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的漫想

(2007-09-20 08:08:47)
标签:

人文/历史

思想家

皇权和财富

和平与战争

乌托邦

分类: 我思我想
    思考的漫想
 
     我觉得,思考的人是比不思考的人幸福的,因为不思考的人和动物更接近.
    思考又有个肤浅和深沉之分.肤浅的人更物化,比如天天忙于吃喝嫖赌,所以这类人难以想出什么美好、高尚或意义深远的东西.
    人总有一天是要辞世的.人活了一辈子,到老的时候,就更应该好好想想了;您不要说自己老朽了,您看各国首脑里六七十岁的多了,相反20多岁的总理/院士您见了吗?
    70岁以上的人就更可畅所欲言了,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就算你其言不善,也就俩结果:1.没人听. 2.冷落. ----热爱人生的人,把你的爱用尽了;恨世的人,吐出你最后的恶气。
    我想,好的思维范围是:宽——宽到全世界、乃至宇宙;深——穿越历史的黑暗并遥至很远的未来。还有梦和奇异的念头的辅助。
    我们这个世界和时代最缺的是什么呢?——思想家。我们这些云云众生,一辈子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东西,所以我们渴望有贤哲替我们想。大思想家和贤哲们是会想明白更多的东西的。人类的进步需要有大的思想家、大的贤哲。我觉得他们首先不是领导或领袖,大思想家需要的不是皇权和世俗的财富,他首先是和此类东西缺乏缘分。
    人类的历史有几千年了,世界各国还是要战争、靠枪秆子出政权。人类永远是这样吗?就像动物界,永远要在我吃了你,你又吃了它才能生存吗?人类发展的过程里,一直都是战争--和平--战争--和平的模式.
    大思想家的诞生和出现是有基础的,500年来,东方世界里一贯是谁是领袖、总统,谁就是思想上的领导。似乎有权的人是第1正确。第1权利就是第1思想,此外人们的精神支柱还有神佛.人的教育,在中国是这样的:小时候,听父母的;长大上学,听老师的;工作后,听领导的;----。这是一种模式。看官,你说,这种模式下能产生多少思想家吗?
    首先,要独立的思考,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更具备了这种条件。大人对他们管的越多,他们也就在实际中越是自有一套。他们只听对的,不听什么“长”、什么“导”的。在那些“长”和“导”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玩猫腻,就是想得到摆脱。
    必须先有大量的思想家,才会出现大的思想家。
    我幻想,人类的将来或许由大思想家和大贤哲指导、设计、规划,突破了千年的模式。人类社会的次序,不应该再老是由最有钱最有枪的的力量决定。各国想的不是让谁听话,而是谁对就听谁的。
    乌托邦——社会的发展需要设想出更美妙的乌托邦,那是前奏曲。
 
思考的漫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