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964年,我和母亲住在西安的大差市(市中心).有一个星期天,母亲交给我哥哥5角钱,让我们坐汽车去四医大二院看爸爸.二院位于霸桥那边,离我市中心约有30里路,大概要坐15站汽车.
我哥哥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现在商店里有一种新的吃的东西卖,叫巧克力,一块是5毛钱.用妈妈给的这5毛钱我们不如买这种从来没吃过的好"糖'尝尝,然后我们步行走到二院也可."他是征求我和妹妹的意见.我们同意了.西安商店里最早出现的巧克力,就被我们买了.
半个巴掌大还不到的巧克力片,棕色的,对我们3个少年来说,是那么好奇/充满了诱惑.分成3份,我们从此知道了巧克力的滋味(那时知道了巧克力滋味的中国孩子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接下来,在太阳升起后,我们开始步行,从大差市口那块,向着霸桥区.走啊走,我和妹妹哪里知道30里路有多远呢?我9岁我妹妹8岁,走了15里路时,就已经累了.这时看到一个老头赶着一辆马车,慢慢悠悠的,马车上面是农作物,记得好像是包谷杆,马车后面有一个小平板---太好了---可以坐人!想着想着我和妹妹俩就跳上去,坐到了小平板上。啊,好舒服啊!可以歇一歇,又有点悠然自得。和着赶马车的老农民的“得哦噔、噔!”的叫声,晃晃悠悠地、颠颠颤颤地前行着,但是马车走得太慢了,而且只走了一站路就要拐弯去他的小村庄了,我们只好跳下来,继续步行,并从此预知了人生好像也是不会有那么多顺便的好事的。
到电厂了,路已走了一大半了,我和妹妹也走不动了。这时,我哥哥开始吆喝、催我们鼓起劲来。---离二院还有最后2里了,我和妹妹累的蹲下了。我们是不到10岁的孩子呀!没有午饭、没有水,只有坚持到底,路好远呀!
我们是从上午9点出发的,现在已到傍晚了。哥哥12岁,他当然比我们有耐力了。这时他高声叫起来:“站起来,站起来!累了就不能蹲下、也不能停,越蹲下/停下就会越累。”我瞪大了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我哥,好像是要去理解他的话的含义.但是不行了,我俩蹲在那路边的土堆旁,久久不动。
天黑了,我们终于走到二院爸爸家里了。爸爸了解了情况后,表扬我们说:“真是不简单呐,你们走了30里路啊!”
这就是我的《第1块巧克力》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