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救救孩子 |
分类: 往事如云 |
我不喜欢人斗人.可是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就自然而然地有个斗心眼的问题.家里也是一样.
孩子的感情是丰富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常常超出了大人的想象.我和我女儿从她一个月开始,就处于"斗心眼"状态,真的好累啊!我是个在实际生活中较笨,较傻的女人.但是现在女儿大了,回首看,我还算是教育有方的人.我女儿在创造力、思维力、感召力、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还算是在女孩中靠前的。有博友让我介绍教子经验,我有点犹豫,我的方法是否值得推广不一定。说起介绍,报纸上现正起劲地介绍/采访某母亲,她孩子是怎么怎么考上清华的----,不对,孩子被培养成搞音乐的/会做瓷器的/会写诗的等等一定要上清华吗?——爱因斯坦上的是普通学校/爱迪生我还不知他哪毕业的。作为老师的我,会想一些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习?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喜欢读书?这些问题太沉重,也许不是我一个人考虑的事。但有一点,我明白的一点,要说出:
为什么中国在古代有四大发明,而后来的岁月里发明越来越少,在近500年来大的发明似乎是停止了。为什么我国近现代出不了象爱迪生/瓦特似的人——发明家?除了社会/政治/生产力等方面的原因,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天才被母亲扼杀在摇篮!天才不是天生的(遗传只占40%),母亲会扼杀的首先是孩子的天赋和好奇心.下面我以本人的经验(以叙事的方式)为例:
1.我女儿小的时候,是个闲不住的孩子.托儿所阿姨说,睡午觉的时候,你女儿不睡觉,总是在哪儿自言自语.有时候她假装拉屎逃出来玩一会.
平时在家也是搞地悉悉唆唆地有点动静,从事着她专心搞的什么"工程".但是,一天下午(4-5岁那年),我突然觉得房子里很静,有点奇怪,我走进女儿屋子里,一看——我的眼都直了:女儿静静地坐在桌旁,目视着、若有所思,桌上平摆十几个小零件——钟表的零件。啊!——天啊!我大声喊起来:“你居然敢把闹钟拆掉!你想干什么?恩?”我的声音大起来---我要教训教训你,叫你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弄坏!(那时我的工资/大学生的工资1987年每个月好象不到两百。)这个钟表是16元买的!吭!
又过了20年后的果冰点评:会拆钟表的孩子可能是百里挑一。好奇心/思维力和行动的决断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孩子,就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想必这种具有探索性的行为出现的越早越好。大人/母亲此时的表现不应该是斥责,而应是“不为”或顺水推舟。我当时的斥责可能影响到她的一生,使得她为了避开斥责而变的行为保守。也就是说,当好奇心再次发生,创造力可能出现时,人们想到的是嘎然停止——为的是避免否定和指责的出现。
孩子长大后,回忆当年,我常常后悔:为什么要把而儿童的创造性/天赋的表现力扼杀在摇篮呢?想想爱迪生少年时把他舅舅的仓库不小心炸掉(他在研究土炸弹),又怎么样呢?
2.小雕塑:女儿9岁时喜欢专心地捏橡皮泥,她捏的造型有:小蛇/老鼠/小猫等.捏什么像什么.其中,一个水壶的造型引起了我的注意:壶嘴特别,(我记的不太清),是一个动物的头,壶把子也特别.(我18至25岁时对西方的画作敏感,我喜欢伦伯朗.)其思路是成熟的,当时我没有照相机,但很想把它照下来.她捏的小东西放干后,拿到学校,同学抢着要.我女儿说,以后我再给你们捏."啊!是你自己捏的呀?我们还以为是你买的呢."同学说.那时熟人把孩子领来,专门让我女儿演示捏功,我还挺得意呢.
她13岁时突然对我说,她喜欢陶艺,她看着电视上的陶瓷作坊出神.我说,不行.家里没钱,不会让你搞那些拿不准的事.
现在的我点评:又是一个有天赋的特长被枪毙.
3.写作:女儿从小听爱我讲故事.3岁时,晚上睡前总是这样的情景:她说:"妈妈,讲故事!""好吧",我打开德文版的格林童话(85年工资每月120元,买不起童话书,此书是一个德国老婆婆寄给我的.)一句句地讲起来——我在小学时就喜欢给住校的同学讲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任何故事,只有你打动自己的时候,才能打动别人。常常,讲完后女儿说,再讲一个---。就这样漫慢地入睡了。
小学2年级的教室里,老师问:”谁会讲故事?“,”我“——女儿举手了。回家后,她神秘地,高兴地告诉我:”我讲了"7只小山羊的故事,老师和同学都听呆了。后来老师决定选我参加全校的故事演讲赛!“
啊,我女儿要出风头了。
小学3年级,在西北,老师第一次布置了写作文的作业。她最早的作文我看了,写的好。记得她从公园里回来,姥姥布置的写上公园的体会,那是她第一篇作文。其中这样描述:小白兔的眼睛象红宝石一样。(注:红宝石她那时没见过)第2次写的作文上交给老师后,女儿回家低着头。我问怎么了?她说:”老师说,我这是从优秀作文上抄的。“——委屈啊!因为她还小,又得省钱,我家里没有参考书。实情我是知道的,我的回答斩钉截铁:”那就是说,你写得很好!“
小学5/6年级,她随我到了江西。她的作文被语文教研事的负责老师拿到附近中学那儿让资深人士看,看后评定:此作文绝对不是小学生写的。这个话转告了我女儿,我觉得我女儿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理。4年级她的一篇作文我看了,是描述我家附近景物的作文,其描述手法细腻,联想之丰富使我掉下了眼泪。要知道我家附近就那么两三个景。
想想初一她私下写的小人书:配有自己画的富于幻想的画,我看了,感慨,内容神秘而有悬念,画的好可爱呀!同学们私下传看,传了又传,终于,有一天,我女儿说,她的初女作被传丢了,气愤!
那时我无意中看了她的日记,其中这样写到:我梦到我写的好文章放在窗旁的桌上,突然一阵风吹走了我的作文。从此,我再也不写了。
今天的她母亲点评:各种原因导致的受不到鼓励的状态,是对天赋致命的打击。
大学,我女儿在BBS上和”蓉树下“等网站发表的小说/游记等,都是她一气呵成,从不修改的发表了。女儿来电话告我,要看她写的就看她哪个大学网上的一周热点,她的文一出来就会被置顶。
考大学,选专业时,我说:”不能选新闻专业,到时候让你专门报道西瓜丰收,看你怎么办?!也不能学中文,---。可能也不能选你最喜欢的广告专业,那个分配的没有学外语的好。“---就这样,她(同意地)选择了外语专业。
果冰点评:家境富裕的父母们,你们一定要让孩子选他最喜欢的专业。因为穷人的选择要比富人的少。
我女儿在社会/父母/学校的夹击之下,她的创造性受到遏制,在这种情况下,她学会了思考,对社会和人生过早地思考。学校的教育使她的发展仍具备了综合实力,但是她现在的管理能力(她目前在跨国公司里的工作是设计管理),依我分析,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结果,是和我作斗争发展出来的。她上小学后我会打小孩,几乎每月打一次,(因为她顽强地抗衡着写作业,在学校老师打她,回家我打,这样抗衡了快一年没写作业)直到10岁她激烈地反抗,甚至发展到一看出我要打她,她就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状态。使我终于打不动/不敢打了。从中她得到的启发是弱者必强,否则没出路。我女儿(8岁时)还在写作业时编了一个苦难的歌(小调),边写边哼,哪个曲调就跟农奴唱的歌一样,深沉/苦啊!因为老师规定:每个字写30遍。那么小,每晚做作业要从6:30到11点,不停歇才能作完.我和我老公那时常相互地说:这种教育方法不是有神经病吗?
现在听说新出了一条法律:不允许打小孩/虐待儿童。我认为是对的,没有人为的高压管制,孩子会发展的更好。
顺便说一下,我女儿上的大学是普通的大学。她在高中时的那个全年级的教研主任(他小孩上了清华)对我女儿说过:”你只要用80%的劲,就能考上复旦大学。可是学业上她只用了70%的劲。高中时,我让她学了一年的画画、让她玩电脑、让她打篮球。我不想让她很累,不希望她的近视眼加重。所以她在中学较快乐。
注明:图片来自互连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