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不久前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文化部于8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仪式,向申报单位颁发标牌。
http://s2/middle/48710b43gaccf375b97a1&69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颁发标牌
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紫檀雕刻”入选本次名录。“紫檀雕刻”技艺主要应用于中国传统的明清家具制作当中,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以特定的形式和技法留传至今的雕刻艺术,其历史悠久,风格纯朴,讲究的是手工制作,雕刻手法融合了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平雕、圆雕、毛雕、透雕等各种技法。所雕刻的各种纹饰,具有非常浓厚的非物质文化内涵,对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人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http://s8/middle/48710b43gaccf3be1c247&690
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迟重瑞现场留影
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自小受家庭影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投入到明清家具的修缮和保护上,她拜中国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朱家晋为师,学习中国古典家具的木材鉴别、制图与工艺制作流程。上世纪八十年,她建立了专门制作传统明清家具的北京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檀雕技师,她以故宫珍藏的“贡作”家具为蓝本,按照传统定制,以1:1的比例复制出近千件精美绝伦的明清家具,并设立专门的工艺档案,翔实地记录结构、尺寸、纹饰及制作流程等;1999年,斥资2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集展示中国明清家具文化,传承檀雕技艺于一体的中国紫檀博物馆,面向大众,传播普及紫檀文化和檀雕技艺,是北京市对外开放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近四十年的紫檀生涯,她已将个人爱好转化成一种民族的责任,并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的紫檀雕刻手工技艺。
转自:中国紫檀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