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久的记忆 凝重的影像——看电视剧《鉴真东渡》有感

(2007-07-16 23:34:38)
分类: 媒体报道
    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法布道的事迹,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近期推出的16集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为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佛教盛事,进行了生动、凝重的影像演绎,留下了永久的历史记忆。
  观看《鉴真东渡》,让我们心灵受到冲击与震动的,首先是剧中充溢着的民族精神。我国经典古籍《周易》昭示我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族文化核心内涵,在这里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剧作展示出鉴真大和尚及其弟子历尽艰险,百折不回的东渡历程,其坚如磐石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性格,艰苦卓绝的奋斗,坚贞不渝的操守历历在目。鉴真发下东渡扶桑、传播佛法的弘愿,历经常人难以克服的一次次灾难,一次次打击,而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故事,其间通透着自强不息的信仰与厚德载物的品格;其中渗透着“有无相生”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体现出我们民族智慧的精华。剧作中,以鉴真法师“不遂本愿,决不罢休”的坚毅精神,突出地展示出这位德高望重爱国爱教的佛教宗师,无愧为担当起传递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历史责任的伟大承袭者。而这一精神的传承,其“断恶修善,利益众生”的文化目标,将不仅有助于建立一种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及人的身心之间关系的新型价值观体系;同时,也有利于它在现代化的新时代条件下发展创新。
  其二,使观者为之心动的,是剧中促人深思的文化内涵。剧作以我国盛唐时期文化为历史背景,以中国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明为内涵,以充分的情节、细节,展开鉴真大师渡海远赴东瀛的悲壮之旅。他和众弟子甘冒生死莫测之险,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献身于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九死一生,终遂夙愿。我们看到,面对天苍苍、海茫茫,风狂雨暴、一望无际的大海,澎湃于鉴真心中的却是坚定的信念:“佛陀在,北斗亮”!他坚守深藏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一诺千金”的信义之本,虽然双目失明,年近七旬,依然坚定不移地率领弟子们,以“袈裟作舟帆”跨海赴东瀛。他把中华文明广泛传播于扶桑,不仅带去了佛教文化,而且将雕塑、医药、建筑、文学、刺绣、漆器、饮食等文化与技术传播于日本,被尊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盲圣”,从而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以中华文明滋养、浇灌了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友谊之花。剧作传递出的厚重文化内蕴与深刻艺术魅力,浸润着观众的心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旨趣。
  其三,令观者感受到强烈审美愉悦的,是剧作独特的艺术创造。导演林大庆在其“创作谈”一文中,立意鲜明地提出了本剧独特的艺术追求:“非戏剧性冲突与人物性格塑造”。由此我们看到了此剧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导演有意避开了典型的戏剧式表述,而着重于人物的性格塑造与生活的逻辑发展。作为一部电视剧作,尽管也有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也有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对抗;但在主创者的匠心妙思之中,强化了描述性的细节,淡化了戏剧性结构之核心理念“冲突律”的凸现,由此而发生了特别的艺术魅力。剧作典型情节之一,是弟子灵佑为呵护师父,欲阻挡其再度出海受难,私自联合僧众告官阻留,导致破坏恩师第三次东渡的秘密筹划。鉴真为此大怒,灵佑自我问罪,愧疚自责,日夜长跪于师傅斋室门前谢罪,风雨无阻达七七四十九天,最后终于得到宽恕。导演特地告诉我们,尽管这一冲突具有相当强烈的戏剧性,但也有意使之疏离于戏剧的“冲突律”规则,不看重过程的载体——故事;因而没有明显的情节发展、高潮之一波三折;而强调突显鉴真与灵佑的性格;使之更符合于历史人物的本质真实。其关键正在于:“意在写人而非写事”,因此而舍弃紧张复杂、曲折多变的情节,追求在荧屏上淋漓尽致地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无疑成为作品拥有独特艺术魅力而获得观众喜爱的原动力。
  《鉴真东渡》是一部彰显中华文化的历史传记片,它以庄严而又灵动的风格,为观众描绘了一幅独具丰采的高僧弘法布道富有传奇色彩的长卷。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友谊,终将进一步走上顺应历史、推动未来的大道。中国和日本作为邻邦,共同努力维护东亚及世界和平,是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而加强文化的交流,可以加深民众的相互理解,从而在根本上支撑起两国友好和平、稳定合作的坚实大厦。不论是对于中国的全面跃进,还是对于日本的长足发展,都具有永久性的重要意义;这也正是剧作的深刻意义所在。
摘自《人民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