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在巴刹

(2013-10-21 08:15:19)
标签:

巴刹

食阁

新加坡

饮食

狮城

分类: 新加坡纪事

 食在巴刹

文/胡曼荻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饮食上费尽心思,食谱之浩瀚,任何国家都无可媲美。回国最怕的就是吃饭,满满一桌子,吃不完,就堆在那里,觉得好可惜。在新加坡时,吃得简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灿烂的赤道阳光里享受都市生活。


    巴刹是马来话,意指市场。在新加坡有人说湿巴刹或干巴刹,你要慢慢适应。这是把华语和马来话混起来说。湿巴刹指的是卖海鲜的市场,干巴刹自然指不卖海鲜的市场。但是,许多人每天去巴刹,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而更多是为了去巴刹的小贩中心吃东西。


新加坡的巴刹小贩中心分布得很有特色,在组屋群中或是商业中心区到处都是。小贩中心多半是作为组屋的配套设施而建造的,不过在商业区每座大厦的一楼或某层,也多半设有巴刹,以方便上班族的吃饭问题。巴刹里面有菜市场,更多的是熟食摊。许多新加坡人在巴刹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大多时候,人们把去巴刹的概念理解为去吃饭。


新加坡的巴刹的管理是很有特色的。管理公司为每座巴刹配备了统一的桌椅,每个摊位只需卖饭而已。各种熟食摊位有中餐、马来菜和印度饭。不过中国饭占大多数,多半是由福建客经营的。名称亦含了许多中国情结,诸如佳美酿豆腐王婆鸡摊之类。


我在新加坡的第一顿饭便是在巴刹吃的,是一种叫鱼圆面的食品。起初看到碗有白白圆圆的鱼丸,不明白是什麽东西,经朋友指点,才知道是鱼肉做的圆团。以后吃饭很多时候去巴刹,一是省事,二是感觉自己真的便入乡随俗了。住的地方有几个摊位常常去,掌柜们都认识我了,不用开口,他们便会端上来所需的东西。


一开始不习惯的是很多高档写字楼下面都有这种巴刹(那里叫食阁Food Court),一到中午便飘出淡淡的饭味。一楼或地下一层,都设有许多的熟食摊。里边的品种也许会高档一些,以符合白领们的口味。普通巴刹熟食摊多半是鸡饭、鸭饭,或是米粉、面等许多种,另有专卖饮料的,只要你坐下,自会有人过来问你喝什么。你可以在巴刹吃,也可以打包带走都可以,打包用的是一种经过特殊防水处理的纸包,而不是塑料以保护环境污染。


熟食摊的卫生一般是值得信得过的,政府会定期有专人来抽查。要是被查出不合格可就惨了。看过几则新闻是讲几个熟食摊因卫生不合格被吊销执照,不仅几个月不能开张,自己还要出钱上电视或报纸公告,向公众道歉,且要被重重地罚款。等到以可以开张营业时,还要在摊位上挂上黑旗,表示此食摊曾经有过前科,提醒公众注意,负责监督。有这样的警告在先,谁有敢明目张胆地对着干?


巴刹中熟食摊多是排而设的,然有很多公用的座位可以坐,吃完饭自会有人来收,然会分类将餐具还给每个摊位。不用担心会将餐具搞错,每个摊位虽然用同样形状的餐具,颜色却是各异的。


巴刹的生意很红火,以前的房东女儿每天两顿都和我一样在巴刹吃,还买回来东西给她奶奶吃。我问她为什么不作饭,她说平常的日子新加坡人是懒得作饭的,只在周末的时候,家人团聚时才会作饭。


也许是懒惰的新加坡人造成了其餐饮业的繁荣。如果你现在到狮城去,你会看到许多巴刹在升级换代,新的环境优雅的食阁在渐渐代替传统的小贩中心。但老一辈的新加坡人一定会告诉你,他们的确怀念巴刹里小贩中心的喧闹和古朴。

2013-05-18改稿@美国费城,此文写于旅居新加坡期间

食在巴刹
食在巴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