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艺韵
文/胡曼荻
习惯上在岁末整理东西,扔掉些旧的,便可续新的。忽翻出一很久的地址薄,一页页翻过去,是十多年前的记录。找到余云老师的电话,喜出望外,竟忘了时差,打过去,惊醒了梦中人,是新加坡的早上六点多,写作的人都喜欢晚睡晚起。赶紧道歉,匆匆说了几句,改天再聊。
再次通话,便有了从容。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留下的均是记忆和回忆。新加坡的时光,淡薄地存在脑神经的什么地方,总是出其不意地冒出,无处可遁。又是新一年的开始,过年,在新加坡摩天大楼的狭缝中,似乎更隆重,更怀旧,更复古。
想起那年在新加坡,春年假期时,母亲从寒冷的老家,到骄阳似火的新加坡过年。大年三十,去新加坡电视台的春年晚会现场,那想起来便是狮城春晚了,郭亮名主持给的门票,节目的内容和过程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母亲被抽奖到包了一八八的现场大红包,累得合不拢嘴,如小孩般手舞足蹈。过年拿红包,看起来,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
回来追看中央电视的春节晚会录像, 依然是很熟悉的面孔,里面演员和主持人的面容依旧。感觉离家很久了,其实才不到三年。
大年初二,余云老师邀我去她家,参加一个聚会。余老师原籍上海,在新加坡最大的中文报纸《联合早报》任高级编辑。她的先生便是曾因著写《留守女士》而名噪一时的上海艺术家名流乐美勤先生。
那个春节于是过得的确不寻常。在余老师家里,见到了许多中国艺术界的名流,均从国内来,聚在新加坡。有中国第一代表演喜儿的白毛女;还有第二代的样板戏舞蹈演员;有正在国内冉冉上升的画家;有播音员、电视界演员;还有歌手,也有编剧。印象深的是一个ESPN亚洲台的评论员,滔滔不绝地现场开讲。
皆是国内的名流,昔日或今昔。如今旅居新加坡,因种种原因。
乐美勤老师绝对好客,且是一流的组织者。大家正吃着他们夫妇俩准备的美味佳肴时,他便开始点将了。他的自助餐固然爽口,最难得的是在空气中流荡的融融的气氛。彼此正畅所欲言地相互交流,谁也没有想到他来这一手。
然而乐老师绝对不难为大家,他先做表率,自唱一曲沪剧,音质虽不最佳,音准绝对入耳。于是,便有人跃跃欲试想显身手了。乐先生适时叫出两位舞蹈家。虽没有音乐伴奏,然两名喜儿状态极佳,虽是中年,却依然将喜儿演得丝丝入扣。
空气流动着一种艺术韵味。又有一男舞蹈家,自跳一草原骑士舞。没有音乐,只有巴掌声,然大家均能感到他驰骋草原的欢跃。他教舞蹈,在新加坡颇有名气。
最后压轴的是来自苏州的一美女。她原在苏州的越剧团唱小生,现在是新加坡电视机构有名的一线美女演员,深受力捧。她缓缓唱出黛玉葬花和宝玉哭灵的选段,艺惊全场,养眼过瘾,艺韵升入高潮。
看了新视的现场春晚,观了央视的录像春晚,身临余老师家的民间春晚,竟是最享受到,领略了过年时的艺韵。年年有春节,节节不知味。只是,那个虎年的春节让我唤起许多的思念。也许是归家的时候了。
若干年后,家安在了费城,回国过年,成了期盼。
2013-02-08 修稿@美国费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