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苏打绿
标签:
文化 |
http://s7/middle/4870114cgc5e834f15146&690
大概我是真的老了。
老到对于苏打绿,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处于“知道”,“听过最红的几首”的状态。
直到他们红成了小清新里的五月天,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赶紧补课。
一方面又觉得25岁以上的人不听新歌也是情有可原的。
25岁之后生活没那么多困惑。
有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遇到什么,解决什么。
青春热血不满忿恨要死要活的情绪间或会有,但皆成本太高。
人生苦短,未来的日子数得见天数还较真?真的犯不着。
什么都觉得“还行”、“也没什么吧”、“它也有它存在的道理”、“算啦,算啦”……
老去的标志是麻木,是妥协,是自我平衡。
这样容易生存,不容易“愁苦”。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因为只有愁苦能诞生伟大的作品。
张爱玲一生好作品30岁前写完,曹禺写《雷雨》那年才23岁,罗大佑李宗盛那些洞明世事的歌30岁前已写得七七八八。
又有什么办法,和衰老一样,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不过,还算好,不至于老到无法欣赏并喜欢苏打绿。
坐在今晚演唱会的现场。我安安静静地听。
青峰的声音胜在完全做自己,不是每个男生夹着鼻子压着嗓子唱歌都能让人听得下去的。
歪路走到底走成了正的,这种声音因为是他唱,就变成了好听。
许多歌是第一次听,就喜欢了。
有一首情歌,《雨中的操场》,小小的青峰在台上奋力地唱着,仿佛看得到那个画面,是真的经历过的吗?会这样想,因为写得唱得都那么动人。还有关于家人的歌,青峰唱给去世的父亲,生离死别,人生最痛。有歌送给妈妈,妈妈就在台下笑着笑着。都是很真实的表达。
好听、好看、我能理解,也会感动。只是不会像台上的青峰那样掉眼泪,像台下的小女生尖叫。
很长时间都不太写博客了。长期就是基于一种“算啦,没什么好写的”心态。
有许多时候本来是想写点什么的,键盘都敲下去了,几个字写下来,又觉得没什么好写。作罢。
回春?呵。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是少年。少年是真有天大的愁与苦,诉不完的衷肠。
要30岁的人吐点衷肠才是难,25岁之后衷肠都在身体里自行腐烂。
——“再也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
羞于面对太年轻的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