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风情
90年岁末,两部大戏(《杨乃武与小白菜》与《上海一家人》)拍
完后,我带着获得的一项项荣誉和老师的嘱托,回到了越剧团。
没有了剧组里的喧嚣,重新回到承载了我太多青春和汗水的化妆室。在我起步的这间屋子里,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亲切和快乐,望着“飞天奖”最佳美术奖的奖状,我的心里也渐渐被更大的责任感充满了⋯⋯
这时,浙江电视台要拍2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空姐》,邀请我做化妆。因为有机会到我一直心驰神往的艺术之都巴黎,我答应得特别爽快。
这一年的9月,我第一次领略了艺术之都巴黎的美丽风情,并从中得到了许多艺术启迪。
巴黎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从香榭里舍大街的时装到卢浮宫的艺术精品,从巴黎圣母院到散发着轻松情调的小小酒吧间,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从协和广场至凯旋门,是著名的香谢里舍大街。宽阔的大街两旁,植满枝叶浓密的栗树和梧桐。沿街是一片片的露天咖啡馆、酒吧、展示场和电影院。那些毗邻相接的临街座位,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大部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惬意地在这条花都大道上,感受巴黎的特殊风情。
拍片的间隙,我们开始游览巴黎的名胜。阳光下的巴黎,一片清朗,依旧高贵而奢华,依旧斑驳的古迹,此时的巴黎竟变成了一个睿智渊博的老者,慈祥地向我们展示它的岁月,娓娓地讲述着那些久远的故事。
到巴黎是一定要去卢浮宫的。卢浮宫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博物馆,这里收藏的艺术品浩如烟海,几乎每一幅画都是价值连城的。我们以卢浮宫的三件珍宝《自由女神》、《米洛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为线索,主要参观卢浮宫七个展区中的绘画艺术展区和古希腊艺术展区。导游从构图、神态、色彩、意境等方面给我们诠释一件件珍品,并不时配以生动的肢体语言,常常引起一阵阵心照不宣的笑声。
看古代西方的绘画艺术,感觉和东方有太大的不同,主题上热衷于对人和神裸体的赞美,表现形式上则是丰富浓重的色彩,较之中国古代含蓄淡雅的绘画特点,西方艺术家是以直白和热烈打动人的。
巴黎是个需要细细品味的都会。漫步大街,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古风古韵。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凯旋门、塞纳河、艾菲尔铁塔、蓬皮杜文化中心......个个精美绝伦;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如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
这就是巴黎。一个织梦的城市,弥漫着浪漫的情调和艺术的气息。街头雕塑散落在大街小巷,在阳光下张扬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两情相悦的男女在凯旋门、在铁塔上、在地铁里旁若无人的相拥相吻,上演着一幕幕巴黎的“花样年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乞丐也知道,要获得施舍需要施展一点艺术细胞,他们把自己包裹成一具白色或金色的“雕塑”,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只有会动的眼球、面前的碗和里面的些许硬币告诉行人,他是活着的塑像。
这就是巴黎。一座美丽脱俗的城市。金碧辉煌的宫殿、昔日贵族的城堡、超现实的建筑、爱情、美食、名牌香水、高级时装、多彩的夜生活......所有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想看和想要的东西。
巴黎给我这个学化妆的人太多的信息,在这个艺术的王国里,我几乎迷失了自己。
这一次的巴黎之行,给我的内心带来的振荡历久而弥新。它让我更深入地反省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和不足。是呀,艺术是无限的,而人的所知是有限的,即便你是最伟大的艺术家,穷尽一生,所能领略的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无论达·芬奇,或者罗丹、凡·高,莫不如此,何况我们呢?想起自己心中偶尔泛起的得意之情,我不禁有点脸红了。
传统西方绘画的浓墨重彩和中国越剧传统的“水、媚、秀、雅”的女性美质,怎样才能交融起来?两者之间完美的结合点究竟在哪里?是我在那段时间里一直苦苦思索的。我反反复复地在纸上画,在脸上画,在心里画。我盼望着灵感能在某一刻突然降临,一下子照亮我的眼睛。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降临只会产生于你苦心孤诣后的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