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言·赞《窑洞对》

(2023-01-08 18:32:14)
标签:

情感

七言·赞《窑洞对》(1)
历史佳话窑洞对,
一席交谈涉古今。
历史规律周期率,
掌权得胜头易昏。
喝彩声中迷自我,
政怠宦成国必毁。
求荣取辱比比是,
人亡政息教训深。
伟人底气创新路,
民主监督是根本。
人民政权为人民,
尚方宝剑乃民心。
当年延安十没有,
黄公归渝书新闻。
延安精神传家宝,
红色江山万世春。
注释
(1)《窑洞对》是指1945年7月毛主席和民主人士黄炎培与其他5位国民党参议员,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次谈话。黄先生对毛主席的回答感触特别深,回到重庆后写下《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了和毛主席的这次谈话,也就是著名的“窑洞对”。其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
附  黄炎培:《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回,我偕褚辅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五位先生离重庆到延安,从七月一日至五日,往返共五日。我们和毛先生等谈话,在三个半天中间合起来,倒有十来个钟点。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下,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2023年元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