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2-12-12 16:24:29)
标签:

情感

文化

先生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念景克宁先生百年诞辰

 今年是中国当代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著名演讲艺术家一位可敬可亲的老前辈,景克宁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十七个年头了,但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仍然不时地在心灵中萦绕,记忆犹新的往昔思绪,经常掀起了我心中怀念先生奔涌的波涛。

我第一次看到先生是在1985年的河东会堂。先生在向地直干部作《美在召唤》的专场报告。能容纳1700余人的会堂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他的演讲,沉博绝丽、激情澎湃,内容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道德、文学美学熔于一炉,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富有极强的哲理,语言净化而优美,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水乳交融,真正地做到了意美、音美、形美和谐统一。其演讲风格既凝重深远,又清朗明快如行云流水如金声玉振如剥茧抽丝。令听众有思考不绝,余韵无穷之感。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先生睿智聪慧的思维、行云流水的语言、神采飞扬的激情、形象生动的阐释,震撼着、燃烧着广大听众的心灵。我和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被先生那充满革命激情和深刻哲理的演讲所倾倒、所征服。他的演讲,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真珍藏了三五十年的的茅台浓郁醇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他的演讲,似万籁俱寂夜空中柔和皎洁明亮的月光,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他的演讲,犹从山崖上喷珠泻玉的瀑布,让人心驰神往,倍感雄伟壮观;他的演讲,如优美消魂的散文诗、抒情曲,令人惬意陶醉,全身心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享受气宇轩昂的演讲风度,昭显着他那傲雪苍劲松竹般的刚正气概和晶莹透亮云水般的宽阔襟怀。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信念,给人以力量只看到我的左右:有人唏嘘,有人拭泪,有人抽泣,更多的一波又一波暴风雨般的掌声。与会者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敬佩景仰,这完全听众们发自内心的感情。

我和先生的相识是在1987年的冬天。当时我申报中学高级职称,要求自己撰写的论文,必须有教授的鉴定评语。那时运城的教授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先生。但苦于和先生不曾认识,心中自然忐忑不安,顾虑重重。恰好我校青年语文教师杨树荣同志,在高专上学时是先生的学生,我托他拿上论文去求助先生,唯恐先生因事多推诿,出乎意料的是先生慨然应允用了一周时间,反复认真阅读,对送去的三篇文章分别写出了三百多字中肯的评语。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一代新人》一文,先生写到:“近年来大中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表明,我们在教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即严重地缺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有效的教育……本文正确地提出了培养一代新人的一个前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本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指导上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曾经发表于《山西教育》上。

为了感谢先生的关怀与提携,我和树荣同志来到先生简朴的宅寓,要给先生奉上劳酬,略表感激之情,先生决意分文不收。他和我想象中景先生大不一样:完全没有教授那种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架子,是那么的谦恭随和,那么的平易近人。记得先生对我说了许多赞誉的话,鼓励我把人民路学校办成河东乃至全省、全国的一流名校,语气是那么的推心置腹,朴实真诚,这次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思想,在我一生的记忆里,流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面容慈祥,仪态潇洒学者的翩翩风度,在交谈谈中,让我真实地领会到了贮存在先生脑海里的知识宝藏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教书育人的良师,被老师称作教师的楷模”,完全是实至名归的

    我从公办学校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曾被聘为运城外国语学校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2000年初夏的一天,我和董事长来到了先生在运城高专的新寓所。当提出聘请先生担任学校名誉董事长的希求时,先生欣然答应,并和我们就民办学校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与交谈,先生精辟透彻、入情入理的分析与论证,使我再一次领略了先生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我洗耳恭听先生的谆谆教诲,董事长抢抓机遇拍下了这非常宝贵的一瞬间,至今珍为收藏。临别时,先生赠我《美在召唤》《书韵》两本著作,并题词:“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史镜可明兴替,人镜可知得失”。不几日,先生就应邀来到运城外国语学校参观指导,先生儒雅洒脱的翩翩风度,激情澎湃的恳切讲话,爽朗坦诚的朴素情怀,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追求真知的铮铮铁骨,为全体师所惊叹,对先生人人充满了虔敬和感激之心。他的睿智的思维,流畅而动人的语言,神采奕奕的情态,澎湃的激情,尤其是他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办好民办学校的建议,犹如一团烈火,燃烧着在座教师们的心,激发起同志们向上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先生的殷殷指导下不久,在全市民办学校的检查评比中,学校被评为市首届模范民办学校,在当年全市公、民办学校六一节的文艺团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和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5年10月27日。这是癌魔向先生的第三次疯狂扩散和侵袭时候。我们一行四人下午来到了先生在禹都花园的新居,先生正躺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书。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过去只是耳闻,那天亲自目睹先生带病顽强的学习精神,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先生看到我们到来,连忙起身相迎。到先生的病情,先生意气风发,侃侃而谈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原来认为是肺癌,检查结果是膀胱癌扩散到了肺部;膀胱癌是可以战胜的。”完全看不到那种濒临绝境的恐惧与不安的神情,阳光下他的目光像潭水般的清亮与深沉,闪出一种刚毅、坚强的自信。先生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这种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感天地,泣鬼神令我们感到吃惊。

当我谈到自己将把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发表过的文章汇集出版,请先生能在身体许可情况下题几句词时,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你在普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这个词我一定题,几句不行,我要争取多写。”听说先生要到太原做化疗,我对先生说:“不着急,等看病回来病好了再写不迟。”先生让我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亲切交谈,谈到了他八十寿诞时收到我写的《一剪梅——贺景克宁教授八秩华诞》小词,他很高兴,已收入《走近景克宁》一书。此时,我看到先生兴致昂奋,提出合个影的希望,先生欣然高兴地连连说“好,好,好。”当我们坐好后,先生笑着说:“来,我们的手握起来吧!”当我紧紧握住先生的手时,好象一股暖流涌进了心房,挥身热乎乎,激动的热泪湿润了眼眶。当我们要离开时,先生为我们每人赠送了《走近景克宁》《苍龙暮行雨》两本书。大家深为先生这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扶掖后学的精神所感动。

过了将近一个月的一天下午,景先生的文友神交杨方岗老师来电说:“先生给你的题词在赴太原化疗前早已写好,先生已经化疗回来,不见你去取,题词让捎在我家。”我立即乘车到杨老师的寓所去取这一天,北风刺骨,寒气袭人,路上我思绪翻滚,自怨自艾,深感歉疚;只觉得,我的面前是一团火,是一团闪烁着先生那种热忱、真诚、热情光芒的火,烘热了我的全身,温暖着我的心扉。当杨老师将题词拿给我看时,他动情地说:“这恐怕是景先生为别人最后一份题词或作序了,将会成为先生的绝笔啊!”先生以他那雄浑苍劲、潇洒奔放的笔法热情地写到:“雷先典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桃李满三晋。‘安贫乐道心地宽,呕心沥血育英贤’,是其精神的写照,被誉为河东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兹当文集问世,泽育文教,特献一联如下:‘三尺讲坛,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藉表敬意。  河东  景克宁  乙酉之寓’”先生的评价,如春风,如时雨,倾注着一种殷殷厚望,深感受宠若惊,过誉与不安。能得先生在重病垂危时的绝笔箴言实感万幸,实为足矣!

翌日,我给先生电话联系,说题词已收到,看先生方便的话前去拜谢。只听先生在电话里微弱的声音:“我正在输液,需要休息,待病轻了再见。”我说了几句祝福先生早日康复的话,电话里只听先生连说:“谢谢。”我默默地为先生祈祷:希望奇迹再次出现,希望先生病情能够尽快好转,希望能再次看到先生蔼然可亲的容颜,希望能再次聆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和铿锵有力的讲演。然而,谁知道在这大地解冻、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苍劲老树焕发新芽的时节——2006年3月2日先生以一种最艰难的方式悄然离我们而去。惊闻景克宁先生鹤驾西天的噩耗,我悲痛欲绝,忧心如焚以无比哀痛悲怆的心情为先生送去了花篮,与先生告别。

先生,走得太匆忙了,还有绚丽的前景要憧憬,还有美好的事业要发展。青年朋友需要,祖国人民需要

 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良心。离我们而去,世界的沧桑巨变再也不能进入他的视野,但先生是一只雄健的鹰,他即使一言不再发,也是一种威严的力量。先生是光,先生是热。他的光芒将化为江水的碧蓝、彩云的绚丽,与大地共存,与人民共存。人走了,他的光辉依旧,人走了,他的精神永恒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18年农历七月初二,正是民间为亡故亲人扫墓的日子,为了表达对景老先生的感恩怀念之情,在方岗君的带引下,我和老伴、女儿、孙子一行五人,乘车来到了位于市区南十公里处的东郭镇刘范村西侧——“仙阁山庄”生态园林公墓专程为景老先生去扫墓

公墓前有粼粼盐湖水,后靠葱茏中条屏障,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是一处山环水绕,视野开阔,藏风聚气,能让神灵安宁,福泽后代的风水宝地。映入眼帘的景色,让我在心里暗暗佩服公墓的发现者、开拓者、投资者眼光之敏锐、匠心之巨大

下车走进公墓,来到墓区的最下方,这里“名人苑”,安葬着运城市史上的一些名人,迎面进入眼帘的就是松柏密密围绕的景克宁先生的墓碑。我们在供台上为先生献上了水果、糕点、鲜花,燃起五炷高香,斟满三杯水酒洒在墓前,虔诚地行跪拜大礼,深深地三叩首。此时,几名挖墓坑、凿墓碑和为树木花草浇水的园林工人围拢过来,他们凝目视之,为我们向先生恭敬而有诚意的拜态度,流露出感动、敬慕的目光。

此时,我思绪万千,热泪奔涌,祭扫归来动笔写了一首“祭景公”的诗:

“农历七月仙阁行,景公墓前哀思涌。

坟头点燃香五炷,烟雾缭绕化悲痛。

敬奉鲜果酒三杯,味醇浓郁沁地中。

顶礼膜拜碑前跪,天人隔尘灵犀通。

在景老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夏扶之、杨方岗先生发起为纪念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演讲艺术家景克宁先生百年诞辰,特决定编撰《以生命为社会之烛的人》,以作为纪念景老先生的礼物。我便写出了上边的一些琐碎回忆,略表达自己对景老先生的无限怀念之寸心。

我们深切地缅怀先生,更重要的是要向他学习。像先生那样对待学习,那样对待工作,那样对待人生;像先生那样,对祖国有执著的热爱,对事业怀无限的忠诚,对青年寄深厚的友情。

      谨以此献于景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2022年年12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