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巧不成书

(2014-04-14 08:3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染料:绿

http://s14/mw690/001keRNhzy6I5dHZJbndd&690

 

《量子佛学》的第五章《命运真的存在吗》开篇这么写到:

 

在偶然的一次电台节目中,我听到了一段关于命运的评述。

 

林肯当选参议员是在1846年,肯尼迪当选参议员是在1946年,相差100年。林肯当选总统是在18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是在1960年。相差100年。两人都致力于人权。两人的夫人都在白宫失去了孩子。两人都是在星期五被刺杀,两人都被子弹射中头部。林肯的秘书名叫肯尼迪,肯尼迪的秘书叫林肯。两人都是被南部的人刺杀的。两人的继任者都叫Johnson 。林肯的继任者名叫Andrew Johnson,生于1808年。肯尼迪的继任者名叫Lyndon Johnson,生于1908年。

 

刺杀林肯的人生于1839年,刺杀肯尼迪的人生于1939年。两个刺客的名字都有三个单词,两个刺客的名字都有15个字母。

 

林肯在福特剧院被刺杀,肯尼迪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林肯车上被刺杀。刺客在剧院刺杀林肯后,躲进了仓库。刺客在仓库向肯尼迪开枪后,躲进了剧院。两个刺客都在审判之前被人杀死。

林肯在被刺杀的一星期前,在马里兰州的梦露城。肯尼迪在被刺杀的一星期前,和玛丽莲梦露在一起。


 

http://s3/mw690/001keRNhzy6I5NqSASec2&690


     我被书中这段文字打动了。林肯和肯尼迪都是世界著名人物,至少他们从政以后是有资料详细记载的。后来被旁人拿来对比,发现了这些奇异的现象。而人间99.9%都是普通人,无人记载,便无法以文字记载去做比较,故而我们只看到了林肯和肯尼迪的相似,而常常以为那是巧合,那是偶然。

 

当我每每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坑旁时,内心总有一种难过频频涌动。当我去旬邑知道扶苏在那里修栈道,居然落泪。当我看到旁人拍了兵马俑头部的照片和现世的某些人的头部照片对比,居然惊人的相似。我想,许许多多的巧合偶然码在了一起,便没有了巧合和偶然。我们缺乏的是可以比较的途径而已,但这种缺乏恰恰是我们所知以外的部分。

 

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国内外古今的各种文学作品,对比出许许多多类似于自己的心境的部分,所以我们才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可能会很讨厌真相,或许因为残酷,或者近乎离谱儿,但我们不讨厌文学,我们在文学作品里寻找着自己的知己,相似的心声,和各种可以蔓延的激情。而文学与真相相比较的话,文学更像是麻醉剂。


 

http://s5/mw690/001keRNhzy6I5dEuomw04&690

 

记日记写博客,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越来越老的岁月,记忆残缺。日记虽也残缺,但它算是记忆的补充。一个是可以回看。记得三十岁时回看二十岁时的日记,居然吓了一跳:我K,二十岁的我居然能写出那样的句子?!现在的思想和那时居然没什么两样儿?那一直不肯变化的思想难道是我的本性吗?

 

当然现在的我,回看那些,就不像曾经那样惊异了。我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套路。我的命运在怎样画着圈儿,披着各种事件的外衣和扮相,内心深处总是那么一致,除了看那轨迹越来越清晰以外,似乎什么也没有变化。变化的都是外在的东西,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好像水池子里的涟漪一般,我的心在中间,没有动过,是水的波纹在动。

 

我不知道这人世到底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了。我也不知道我是愈发清醒了呢还是愈发糊涂了?

但是我在这发现的过程中,充满了兴趣。


http://s10/mw690/001keRNhzy6I5dLjWC519&690


 

二十四桥上的紫藤,开起来那么肥硕盎然。它看到了多少轮明月升起?从月牙儿到月满再到月残?它在瘦西湖的微风中抖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在散发着它的气息。它或许没想惹到我们,也许想了。但我们被它吸引了,去拍照它。

 

越是纠缠于人世,我们越不容易知道的更多。我们被活埋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我很想知道那么多偶然,是不是必然。我有这个愿望,因为我想知道,因为我好奇于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命运。我想知道的是生命。

 

看到那么多人说读书好,当然我也看书。但我常常悲哀的想,多少人被各种言论绑架,而没有亲自去发现生命。那么多人在研究哲学,却没有一次是真正自己独特的感悟。跟随,更多的是盲目。所谓开创力,自然是通向陌生的地方。就连树的根枝,伸向的,也是空缺的方向。唯有人的见识,喜欢纠缠,喜欢一塌糊涂。

 

还有欲望。当我们剥离不清自己和欲望的关系时,我们便无法发现。我们什么也发现不了,我们混杂在交缠的人际关系里,为了达到自己需要温暖、需要被需要、需要被满足的目的,无非名和利,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想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后所能带来的更多的好处实惠,活在生存的层面,挣扎在生存的层面。盲目,这个词汇,只属于人类。

 

这只是我站在桥上想的,我不知道这和当年的杜牧有没有关系。他的灵魂有没有一部分碎片,还飘荡在瘦西湖的上空?我不知道我的这些想法是不是我的。我更愿意相信,我仅仅是个容器,里边装着的,都是路过的鬼鬼神神。我想要的能力,只有一个,让它来了,再去。我不留它。

 



http://s1/mw690/001keRNhzy6I5dMZDNK60&690

 

 

相机拍出来的弯月,因为光线的原因,变成了满的一样。我相信我的某些感觉,但我不相信我的某些视力。

 

后来想想,孔子之说,属于缺乏规矩之人的,因为,他们需要。上帝之说,是属于缺爱之人的,因为他们需要。庄子之说,是属于名利之人的,因为他们需要。老子之说,是属于想与天地同岁的,因为他们需要。当这些都不再被需要了呢?

 

那将是一种什么情景?是什么经过了我,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念头?我不想执意于这念头本身的正确与否,我想知道它的来源。

 

我梦见你了。你来了,又走了。匆匆忙忙,没有告别。

 

 

                                                      

 

                                                         

 

                                                      2014.4.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花气袭人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