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份,在黑河的饭店、餐馆和小吃部的门前,往往打出招牌,或曰“开江鱼上市”,或曰“本店有开江鱼”,招揽生意。
到黑河吃江鱼,几乎是每位游客的愿望。尤其是开江时节,吃到又鲜又美的开江鱼,更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濒黑龙江的爱辉区、孙吴县和逊克县,都能吃到江鱼。而在嫩江县,可吃到嫩江出产的各种江鱼。
黑龙江里盛产多种鱼类,尤以大马哈鱼和鳇鱼名贵。大巴哈鱼是鲑科鱼,这种鱼生在江河,长在大海,是回归性鱼类。每年秋季,大马哈鱼像侯鸟一样从鄂霍次克海游进黑龙江,日夜兼程,逆水而上。这时,正是大马哈鱼汛期。黑河市境内的逊别拉河是大马哈鱼主要的产卵场所之一。大马哈鱼一般在砂砾河床产卵,产卵后又逆水而上,直至衰竭而死。第二年开江后,孵化出来的大马哈鱼顺江进入大海,在海中生活四五年后,再回游江河繁衍下一代。
1920年出版的《瑷珲县志》载:“达布哈鱼(即大马哈)齿利鳞腻,灰黑色,脖下有紫纹,腹多子,大如黄豆粒,肉肥美,行必逆流,每岁由海入江,由江入河,秋末上江库玛尔河一带极多。昔年鄂伦春人以叉挑上岸如积薪,食卖不尽则饲马,近闻东海彼族截挡,所以年来渐少,重者十二余斤。”据说,解放初期,黑河的大马哈鱼产量还很多,上市量很大,也很便宜。由于两岸人口不断增多,江水受到污染,加之滥捕乱捞,使资源渐少。如今吃到新鲜的大马哈鱼,已很困难。大马哈鱼含有大量蛋白质,以及脂肪和维生素,是餐中美味。大马哈鱼子,黄豆般大小,金黄透明,宛如珠子,更是高级宴席上的佳品。
素有“淡水鱼王”美称的鳇鱼,也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名贵鱼类。体形奇,肉味鲜,骨脆香,昔为贡品。鳇鱼属鳄鱼科,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它在江中发现其它鱼类时,摆动尾鳍,急速追赶,追上后,张开大口,几斤重的鱼一口吞进。1920年出版的《瑷珲县志》称鳇鱼是“头粗与身等,其长半于身,长鼻上昂如袋伸,长出鼻外,缩则近于颌下,鳞黄色,身多横断痕如人背脊间骨,肉白多脂,骨柔而脆,为饮食上品。巨者长二三丈,重千数百斤,渔人叉其背以绳尔系之,棹船疾行,待其惫乃出之”。黑河市的爱辉区、逊克县,年年都能捕到鳇鱼,尤以逊克县捕到的巨者、大者为多。一般在春季桃花开、秋季枫叶红时捕捞。在黑龙江上旅游,能观赏到捕鳇鱼乃游客一大乐事。早些年,黑河市面上也常有大鳇鱼出售,如同卖牛肉一般,砍块论斤卖。鳇鱼的营养价值胜过牛肉和猪肉,可烹制多种佳肴,也可用来包饺子、包子。蝗鱼的皮很厚,皮下脂肪也非常丰富。鳇鱼子是餐中上品,墨绿色,营养丰富,十分名贵,用其制成的鱼子酱更是享誉中外的美食。“鳇鱼宴”为黑龙江名宴之一,由六凉菜、八大菜、四细点、两地方名酒组成。
与鳇鱼齐名的鲟鱼也是黑龙江特有珍稀鱼类,黑龙江鲟鱼当地人称“七粒鲋子”,它和鳇鱼均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鱼类物种,有“活化石”之称。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是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鲟鱼营养价值高,鱼子为国宴中的珍品,国内加工一公斤价格高达1900元,国际市场上一公斤约四五百美元。
黑龙江里还生长着有名的“三花五罗”。鳌花学名鳜鱼,南方人称桂鱼,位居“三花”之首,肉质细嫩洁白,古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以为证。鳊花学名长春鳊,肉嫩味美,脂肪含量极高。吉花学名叫花
鲴
,俗称“花吉勾”。“三花”皆因形体、花纹美丽,可称淡水中的“美人鱼”。哲罗在淡水鱼中是较凶猛的鱼类,食小型鱼类和陆栖鼠类。哲罗鱼又被称为“神鱼”,日本人尤其对哲罗鱼情有独钟,以能钓得哲罗鱼为尊。新疆玛纳斯湖中的“鱼怪”近年被考证出即为哲罗鱼。哲罗鱼喜在低温的深水处栖息,大者可达几十斤,上百斤。肉可包饺子、来丸子、烧鱼片。法罗学名“三角鲂”,资源量少,不得常见。重罗学名“唇{鱼骨}
(打不出,由鱼和骨组成,音hua) ”,在黑河被称作“重重”、“重唇”,因下唇发达有皱褶,因而得名“重唇”,在黑河鱼宴上,“重重”鱼常见,肉嫩、味鲜。鸭罗鱼也较为常见,属小型鱼类,繁殖能力强。胡罗也是小型鱼类,胡罗鱼雌雄分明,因为颜色各异。另有一说“五罗”中没有“重罗”,而是“鲖罗”,并说鲖罗就是黑河常见的冷水鱼花翅膀子鱼(也叫金线鱼)。
在黑河,尤其是在产江鱼多的逊克县,还可捕到、吃到学名为翘嘴红鲌的“岛子”鱼,学名乌苏里{鱼危}( 由鱼和危组成的字,音wei)
的“牛尾巴”鱼,学名黄{鱼桑} (由鱼和桑组成的字,音sang)鱼的“嘎牙子”鱼等。这些鱼都因味道美、营养价值高而为美食家们称道。“牛尾巴”鱼非常肥,不用放油,清炖即可,锅中会出一层油,其香无比。“嘎呀子”鱼出水能发出“嘎呀、嘎呀”的叫声,而且背部和两侧的鳍锋利如剑,能将打渔人的手脚刺伤,会自我保护,被称为“龙江奇鱼”。这些鱼在江中越来越少,因此益发显得名贵。黑龙江里也有鲤鱼、鲫鱼、鲶鱼等鱼。开江的鲤、鲫、鲶鱼都异常鲜美。黑河人吃江鱼是有讲究的,哪种鱼的哪个部位最好吃是有学问的,有“鲤鱼头,鲶鱼尾,鳊花肚子,重重嘴”的说法。
在黑河,最常见,也最容易吃到的是小江鱼“沙葫芦子”。开江以后,在大小餐厅、饭店,都能吃到“沙葫芦子”鱼,有干炸、红烧、酱焖等多种吃法,深受食客欢迎。在早市、在街头,随处能买到“沙葫芦子”。那些喜欢早晚或节假日到黑龙江边垂钓、下囤及到江里下挂子(网的一种)的人,最容易收获的就是“沙葫芦子”。俗称“沙葫芦子”的鱼,有好几种,其中有犬首{鱼句}
、细体 {鱼句}
、东北颌须{鱼句}(由鱼和句组成的字,音ju)等。
“沙葫芦子”是浩浩黑龙江奉献给人们的质优价廉的经济鱼类。
如果有幸到网滩上,与打渔人一道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江水炖江鱼,那香、那鲜,带给你的定是妙不可言的美好享受。
不过,黑龙江里的鱼,尤其是鲟、鳇鱼等名贵鱼资源越来越少,已到濒危境地,保护鲟、鳇鱼等珍稀鱼类刻不容缓,请大家都来关心和保护这些珍稀鱼类,尤其是禁渔期一定要手下留情。否则,我们将难以在黑龙江中见到这些名鱼的身影,就更别说品尝名鱼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