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类词性    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2008-10-21 22:48:5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知识积累

虛詞

虛詞是指那些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詞。虛詞中除了副詞可以充當句子的狀語以外,一般不作短語或句子成分,不能獨立成句。虛詞在詞總量中所佔數量很少,可以列舉,是封閉的詞類。但它們被人們使用的次數很多,頻率很高。

虛詞也有六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

 

副詞

副詞主要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程度、範圍、時間、頻率等狀況的詞。它有七種: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頻率副詞、語氣副詞、情貌副詞、否定副詞。

程度副詞:很、更、非常、十分、太、最、極、特別等。

其基本用途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表示性質狀態和心理活程度的叫做程度副詞。

表示程度加深的:更加、越發、格外

例:格外小心

表示異於尋常的:十分、非常、極、很

例:非常美麗

含有貶義的:太、過於

例:過於嚴厲

表示程度低的:稍微、稍稍、略、略微

例:稍稍不滿

範圍副詞:都、統統、全、只等。

在副詞中,表示範圍的副詞叫做範圍副詞。

表示總括的範圍副詞有:總、總共、統統、一共、都、皆、大概、

全都。都可用來強調“同樣”、“全部”的意思。

表示有限制的範圍副詞有:僅僅、只、單、光、淨、就等。

例:這個秘密我只對你說。

表示同樣、並行的範圍副詞有:也、都、均、皆等。

例:我也有這本書,不用向你借了。

爸爸和媽媽都很愛我們。

時間副詞:常常、就、正在、己經、剛剛、曾經、立刻、永遠等。

表示時間的副詞,叫做時間副詞。

表示事情立時發生的時間副詞有:立刻、即刻、即時、馬上、頓時等

表示事情突然發生的寺間副詞有:忽然、突然、驀然等。

表示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要發生的時間副詞有:將要、就要、即

將、快等。

表示按時遞進,慢慢改變的時間副詞有:漸漸、逐漸、慢慢等。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的有:正在、在、還在等。

表示動作已經完成的有:已經、曾經、早已、剛才、剛等。

表示動作在過去某個時間開始,而至今仍在進行的有:仍舊、依

然、一直、一向、始終、繼續、總是等。

反映事情和狀態有了根本的改變的時間副詞有:起初、原先、本來

等。

頻率副詞:再、又、還、也等。

表示動作恆常發生的有:永遠、總是等。

例:她永遠面露笑容。

表示動作經常發生的有:常常、時常、經常等。

例:他常常遲到。

表示動作連續漸變至最後結果的時間副詞有:終於。

例:他終於明白了。

表示動作多次發生的時間副詞有:又、再次、再三等。

例:他又不知找甚麼藉口了。

語氣副詞:究竟、難道、簡直、幸虧等。

在副詞中,表示語氣的叫做語氣副詞。

表示疑問,有時不帶諷刺意味的語氣副詞有:難道、莫非、豈等。

例:莫非你有難言之隱!

難道這事與你無關!

有強調作用的語氣副詞有:究竟、到底、簡直等。

例: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簡直匪夷所思!

你到底想怎樣!

以示轉折的語氣副詞有:偏偏、卻、竟然、倒等。

例:他的計劃這次偏偏不奏效。

我還沒怪他,他倒來怪我!

表示巧幸的語氣副詞有:幸虧、恰恰等。

例:幸虧天公造美,這活動得以順利舉行。

情貌副詞:突然、欣然、恍然、依然、漸漸、順便等。

否定副詞:不、沒、一定等。

在副詞中,表示否定和疑問語氣的,叫做否定副詞。

例:不、沒有、別、不必、未必、莫、非等。

否定副詞“不”王表示否定效果,跟“得”相反。一般跟在動詞後,

或形容詞前。

例:跑不遠、長不大、拿不起

否定副詞“沒”、“沒有”、“未”表示無、不曾有。“沒”、“沒

有”可以用在句中任何位置,但“未”不能用在句未,常要和“有”

連用。

例:這個問題未有答案。

我沒有那本書。

“別”表示不要、禁止或勸阻的語氣。

例:別開玩笑!

 

連接詞

連詞主要用來連接詞、短語和句子。

連接詞和短語的有:和、跟、與、同、及、或、並、而。

和、跟、同、與,常用來連接名詞。

例:茶杯和茶壺都是常用的家具。

亦可用來連接有相同關係的詞和詞組。

例:手跟腳合稱為四肢。

“和”字在文章裏最常見;“跟”字在北京口語裏用得比和更多;“同”字則

較口語化,流行在華中和廣東一帶。

例:小杰跟小文都是好動的孩子。

“與”帶較重文言色彩,常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

例:這個晚會得到校長與老師們的支持。

“或”和“或者”可用來連接各類詞,表示相同成分之間有選擇關係。

例:藥物的服用量必須適當,過多或過少都對病情沒好處。

連接詞“及”和“和”同樣用來連接相同關係的詞,但“及”表達的意思有輕

重的分別,後面的部分較為次要,因此“及”前後的詞語,不能夠任意顛倒。

例:“香港及其他地方”並不能寫成“其他地方及香港”。

連接詞“並”、“並且”常用來連接動詞。

“並”和“並且”既用來連接相同關係的動詞,也表示進一步的關係。

例:他每天跟老師學鋼琴並練習一小時。

哥哥同情並幫助好友度過難關。

“並”與“並且”可以替換,只是“並且”比“並”的語氣重一些。

例:他每天也勤練游泳,並且常常到泳池觀摩其他泳手的演出。

連接詞“而”和“而且”在連接形容詞的時候,常連接相近意思的形容詞。

例:簡單而樸素

“而”在連接動詞時,可以含有先後的意味。

例:學習而溫習

有時還有正反兩面意思。

例:他為公事而忘私事

連接句子的有:從而、於是、因為……所以、雖然……但是、

即……也、只要……就

遞進關係

表示遞進關係的複句,後一句比前一句有更進一層的意思。

表示遞進關係聯連接詞,

前一句常用“不但”、“不僅”、“不光”、“不衹”、“不單”等。

後一句常用“甚至”、“而且”、“還”、“也”等。

常見的組合:“不但……而且……”、“不僅……甚至……”、“不光……還……”、

“不衹……也……”、“不單……還……”

例:她不但美麗,而且非常聰敏。

他不光會彈結他,還會作曲。

這件事他不袛對你說,也對我說。

因果關係

關聯連接詞有表示因果關係的複句。

因果關係有兩種:一種是以既定事實來說明因和果。

例:因為他病了,所以不能上學。

原因   >  結果

另一種是就一定的根據來推論因果。

例:既然你承認錯誤,我就給你一次機會吧!

根據理由   >  推論結果

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連接詞,

前一種常用:“因為……所以……”、“由於……以致……”

後一種常用:“既然……就……”

連貫與轉折關係

連接關聯詞也有表示句子間的連貫或轉折關係。

幾個分句說出連續的動作和事件的,常在後面的分句用“又”、“就”、

“便”、“然後”、“接”等。

例:他鎖了門,又關了燈,便上睡了。

若後面分句和前句意思相對、相反或部分相反,便要用轉折型連接詞。

例:雖然他滑倒了,但是仍然繼續比賽。

轉折句型:“雖然……但是……”、“儘管……卻……”此外,還有

“不過”、“只是”等。

連接段落的:於是、然而、因此等。

 

介詞

介詞是用在名詞、代詞或短語前,合起來表示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目的等的詞。

表示起止、方向、處所、時間的:到、自、從、自從、由、於、在、

當、朝、向、往、到、沿。

在書面語上,介詞“到”和“在”都可以直接附在動詞如“去”

或其他詞語後面,構成一個整體,相當於一個動詞。

例:去到目的地、來到北美洲

部分介詞如“到”、“在”、“給”、“經過”等也可充當動詞。

例:火車到站了。(動詞)

他到下午才睡醒。(介詞)

小峰在家裏做甚麼?(介詞)

小峰在家(動詞)

表示對象的,範圍的,如:為、對、對於、關於、讓、教、比、同、

給、連、除了。

例:大家為此感到光榮。

表示依據的,如:由於、根據、憑、遵照。

例:人類憑著勇毅力,攀上一個又一個的險峰。

表示方向、方法、手段的:為、為了、把、被、通過、按照、根據。

例:眾議員通過選舉而進入立法會。

表示比較的:比、同、和。

 

助詞

助詞通常附在詞、短語、句子的後面起輔助作用。它分為三種: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

結構助詞:的、地、得、所、似的。

它們把一些詞連接起來,構成了短語如:美麗的校園、慢慢地走、忙得很、所談的問題、臉像萍果〔似的〕等。由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沒有助詞的幫助,一些詞只能獨立存在,那它們所表示意義的範圍就很狹小,有了助詞的連接,那些獨立存在的詞就可以組成短語,它們所表達的意義就很廣泛了。

結構助詞“的”附在詞或詞組後,表示該詞或詞組是定語。定語是名詞、代詞、

時間詞、處所詞、動詞、形容詞等,一般都需要“的”來與中心詞連接。

例:田裏的小麥、美麗的花朵、參觀的人

助詞“的”也可以附在詞或詞組後面,組成一個整體,指稱人或事物,叫“的”

字結構。

例:綠油油的是一片青草地。(作為主語)

她是做推廣的。(作為賓語)

心裏樂滋滋的。(作為謂語)

助詞“的”也可以附在相同詞組之後,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

例:早餐弄點麥片果汁的

“地”則附在詞或詞組後,表示該詞或詞組是狀語。但並非所有狀語後面都帶

“地”。一般來說,單音節形容詞、副詞、數量詞、代詞、時間名詞作狀語,後

面無需帶“地”,如“大笑”、“激戰”、“下午開會”等。

但是,多音節形容詞和它的重疊式、重疊的數量詞和成語、詞組作狀語,則一

般都需要帶“地”。

例:仔細地調查、輕輕鬆鬆地逛街、鍥而不捨地追尋

結構助詞“得”附在動詞和形容詞之後,連接後面的補充部分。

例:他工作得起勁。

她的臉頰紅得十分可愛。

從以上的例子還可以看出一條有關結構助詞的使用規律。即“的”的後面跟的是名詞;“地”的後面跟的是動詞;“得”的前面應該是動詞或形容詞。

結構助詞“所”經常附在動詞前面,組成所字結構,可作一個名詞。

例:他的所作所為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有些“所”字結構,前面動詞支配後面的名詞。

例:所讀的書

似的

結構助詞“似的”經常附在詞的後面,使這個詞具有描寫的作用。

例:瑞士是個花園似的國家。

動態助詞:、了、過。

它們是附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的狀態;附在形容詞後面表示事物已經具備了某種性質或處在某種狀態如:瘦了、寫、來過。

助詞“過”表示曾做過的動作,曾發生的變化。

例:我們研究過這份報告。(研究過:曾作研究)

昨天我們到過沙灘游泳。(到過:曾經到達)

“過”必須附在動詞後面。

例:這個故事我已經聽過三遍。

小明說過甚麼,我已經記不起了。

助詞“了”表示完成態。

例:聽過他的解釋,志強笑了,跟他和好如初。(笑了:已經完成笑這個動作)

他做了這件錯事,大家都不會原諒他。(做了:已經做完這件錯事)

“了”必須附在動詞後面。

在動詞後面帶助詞“”,表示動作、變化仍在進行中。表示現在是進行態,

持續態。

想 +  = 持續在想,沒有停止。

看 +  = 持續在看,沒有停止。

例:昨天他很晚才睡,所以現在仍在上躺。

(躺:持續躺在上,沒有停止)

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麼、啊等。

語氣助詞主要用在句中停頓的地方或句末,幫助語氣的表達,同時在語調的基礎上增加色彩。表示疑問、祈使、感嘆、肯定等語氣。

“的”表示確定。例:她是讀小四的。

“了”表示已經如此或出現新情況。例:她讀小四了。

“麼”表示疑問。例:她讀小四麼?

“呢”加句號表示不容置疑。例如:她讀小四呢。

“呢”加問號則表示疑問。例:她是不是讀小四呢?

“吧”表示半信半疑。例:她讀小四吧!

“啊”表示強烈的感情。例:她讀小四啊!

語氣詞可以重疊,如:真的麼?

重疊後: 麼 + 啊  > 嘛 (表示顯而易見)

例:事情就是這樣嘛!

語氣詞“嗎”和“呢”常用於疑問句中,但兩者用法不同。

例:你同意嗎?(句中“嗎”不能改用“呢”。)

凡是用“呢”的疑問句,總有表示疑問的詞語,例:“誰知道呢?”

或者有表示疑問的結構,例:“你知不知道呢?”

反問語氣既可以用“嗎”,也可以用“呢”。

例:你不是不來嗎?(用“嗎”語氣較重,並帶有責備的意味。)

你又怎能不來呢?(用“呢”語氣則相對較委婉。)

 

嘆詞

嘆詞主要表示感嘆、呼喚、應答,在句子中的位置較靈活,一般在句子開端,往往一詞便可成句,意思豐富。

每個嘆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一般不與其它詞組合成詞語。常用的嘆詞有:

表示高興的有:哈哈

表示驚訝的有:啊、喲(唷)、呀、咦、哎呀、哎唷

表示將信將疑的有:哦

表示憤怒、鄙斥的有:哼、呸

表示應諾和醒悟的有:嗯(唔)、噢、哦、啊

打招呼時用:喂

表示讚歎的有:啊

表示傷感、惋惜或無奈:唉、咳、哎

 

 

象聲詞

象聲詞主要是摹擬聲音,它能豐富事物的形象,使句子讀來更生動有趣。它能同名詞、動詞、形容詞組合成短語。象聲詞有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比如小動物的叫聲,大自然中出現的各種聲音以及其它事物發出的聲音。有些聲音有既定的象聲詞,除非情況特殊,否則不應隨意改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呼呼───風聲

嘩啦嘩啦───大水落下聲

噹啷───搖或其他金屬器物撞擊聲

轟隆/隆隆───飛機或雷鳴

潺潺/淙淙───流水聲

吱吱/啁啾───小鳥叫聲

唧唧───蟲叫

咪咪───貓叫

汪汪───狗叫

淅瀝───雨聲

名詞短語

這是以名詞為主體的詞組成短語,它在句子裏的功能與名詞相同。它有三種基本類型。

修飾、限制的詞語+名詞。這樣的短語中名詞是中心詞,它前邊

的修飾、限制成分是句子中的定語。如:熊貓的眼睛、鮮艷的花

朵、兩棵白菜、七把椅子等等。這些短語中的中心詞:眼睛、花

朵、白菜、椅子毫無疑問都是名詞,而它們前面的詞可以由各類

實詞來充當。

名詞+方位詞。即名詞在前、方位詞緊隨其後。這裏名詞仍是中

心詞。如:黑板前面、學校左側、工廠裏、小河邊等。

“的”字短語。如:我的、實驗一小的等等。一般說來,在一定

的語言環境中,的字短語所省去的名詞中心詞才能明確,它所指

的事物才能確定。

動詞短語

這是以動詞為主體的短語。它有四種基本類型。

動詞+賓語。這裡賓語表示行為動作所涉及到的對象。如:愛祖

國、告訴他、喜歡游泳、長得漂亮、捉住三個等。這些詞組中的

中心詞都是動詞(愛、告訴、喜歡、長、捉住),作為賓語的也

可以是各類實詞。

動詞+表示補充說明的詞語。這裡表示補充、說明的內容叫作補

語。在這類短語中,有的是動詞直接與補語組合,如:寫清楚、

講兩個小時。這裡“寫、講”都是動詞,是中心詞,“清楚”與

“兩個小時”是對前邊行為動作的一個補充。有的是動詞與補語之

間加結構助詞“得”,如:掃得乾淨、高興得跳起來、演得逼真、

寫得具體等。

表示修飾的內容十動詞。用在動詞前、表示修飾的內容是狀語。

狀語和動詞有的是直接組合,有的需要結構助詞“地”。

例:下午看電視、徹底打掃、痛痛快快地玩、語重心長地說等。

能源動詞+動詞。如:會飛、可以看見、應該去等。

形容詞短語

這是以形容詞為主體的短語,它在句子中的功能與形容詞相同。主要有三種結構類型。

狀語+形容詞。形容詞是中心詞,修飾形容詞的狀語一般是副詞。

如:非常精緻、很好。

形容詞+補語。形容詞後面的補語是對中心詞的補充,它可以是

副詞。如:熱極了。也可以是其它詞。如動詞(平靜下來)、數

量詞(比我高三厘米)。

形容詞+形容詞。即兩個形容詞並列出現。

如:活潑可愛、勇敢、堅等。

主謂短語

這是由主語和謂語組合而成,表示陳述與被陳述關係的短語。主要有兩種結構類型。

名詞(代詞)+動詞。如:雪花飄、小狗玩耍、他寫作業。

名詞(代詞)+形容詞。如:心情沉重、稻谷香、大家快活等。

介賓短語

這是由介詞和賓語組合而成的短語,是虛詞和實詞的組合。作為介詞的賓詞,可以是名詞(在家裡)、代詞(比我高)和名詞短語(在偉大的祖國)。介賓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主要充當狀語(〔向國旗〕敬禮)、補語(生〔於1981年〕)、有的可以作定語(〔關於德育〕的問題)等。

複指短語

這是由不同的名稱指同一個人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詞而構成的短語。

如:〔首都北京〕。名詞(代詞)+名詞

“首都”和“北京”指的是同一城市,是用兩個名詞指稱的。

〔我們六四班同學〕。

“我們”和“六四班同學”指的是同一群人。

像這樣的複指短語還很多。像:班主任張老師、鐵人王進喜、母女二人等等。

固定短語

最常見的是四字熟語,包括成語和習慣用語。

如:急中生智、揚眉吐氣、水深火熱等。

還有一種結構對稱的非四字習慣用語。

如:吃一塹,長一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