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丹华

(2013-01-31 22:22:17)
标签:

中国文史出版社

潮汕文学史

诗歌

林丹华

分类: 媒体评点

 2013年,摄于封开县杏花镇斑石村。

林丹华

 

 

第二章    诗  

  第一节    现代汉诗

一、颜烈、钟泳天、杜桂芳

二、杜国光、黄昏、阵风

三、王万然、侯龙柱、黄潮龙、林丹华

四、散文诗

五、叙事诗

六、其他诗人

 ——摘自《现当代潮人文学史稿》,翁奕波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出版。该书获汕头大学出版基金赞助。


 

    林丹华(1967--),女,笔名木木、谢微。祖籍广东潮安县。1986年毕业于汕头市第二技工学校,1989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中山大学大专毕业文凭,后获本科文凭。当过工人、资料员、专职团干、特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等,现供职于汕头市党校。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汕头市现代人诗歌协会会长。国家二级作家。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曾获得多个奖项。出版有诗集《浓浓淡淡的欢愁》(与父亲合作)《心灵树》、《世界为什么美丽》、《蓦然回眸,女人四十——林丹华自选新诗百首》、《仰望天空》、《摩挲生活》,散文集《轻轻叩问》、《心语微言》,散文、短小说集《寻找另一个花季》,长篇小说《错缘》等。

    林丹华的诗歌创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是传统和现代派创作手法相融合的诗人。她常常纠结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首先,她是入世的,毕竟生活在尘世中,离不开柴米油盐。她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笼中的鸟”,她的工作是枯燥的,“把一堆阿拉伯数字、汉字,加减乘除,排列组合”(《日子》),因而她烦躁而无奈;她是一个女人,祈求爱情的完美,她有着女人温婉、娇柔、敏感的特点,她从瓷花瓶的裂痕想到爱情同样需要细心呵护(《痛》);她热爱生活,想做“阳光小女人”(《春天》),也要做贤妻良母,营造家庭温馨的氛围,“为白发的双亲祈福/为儿子储满盈怀母爱/把笑脸送给老公” (《夫妻俩》)。同时,她也是有所追求的,虽说不上超凡脱俗,但起码她不愿碌碌无为,而要追求生命的芬芳和灿烂。尽管只是像“昙花般的欢喜/短暂、洁白/清香地开放”,也要用怒放来诠释青春的美丽。她尽量看淡世俗物欲,渴求灵魂的安静,追求知识的充实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努力读书和写作,把书比作花园,有思想的花朵暗香浮动,“让那些字和词把我们的生命拨高”(《灿烂》),从而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她的诗中,常常出现如山泉、山峰、礁石、浪花、莲花、云朵、星光、飞翔等等美的意象;她拒绝平庸,愿意“用灵魂的芬芳挑战命运的孤寂”,用写作的果实来完成生命的壮美。

    林丹华对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她的短诗,着眼于平凡的小事,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提炼诗意和哲理。诗中的哲理,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体现出抒情和哲理的有机融合。古往今来,吟咏茶的诗篇何止成千上万,要出新意很难。而林丹华却能独具只眼:“携一身清香/入世/注定要让清水/洗礼/方显一生价值” (《茶》)。试想,一身清香的茶,如果不“入世”,束之高阁,不经过清水的“洗礼”,它的清香无从释放,也就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诗的哲理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身怀绝技的人,要“入世”,要奉献于社会方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社会要为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提供适合的氛围(清水)。“洗礼”写泡茶的过程,同时也把这种过程提升到宗教的层面——显得更为虔诚和严肃。这首诗惜墨如金,仅用21个字,就准确而传神地道出了茶的品质和价值,可以看出林丹华炼字炼意的功力。此类作品还有《盼》、《盆景》、《艰难也要咽下》、《人生》、《雨中》、《品存七十年的普洱茶有感》等等。

    《雨中》鲜明地体现诗人哲理诗的抒情性特点:“青禾写尽眼底/思绪越过目光/在湿润的天空下/轻快地飞翔//无论感受阳光/抑或品味细雨/哪怕只是短短一瞬/灵魂也因此深远。”青禾、天空、阳光、细雨……一派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目光之于青禾,是写实,而思绪飞翔,抵达灵魂的“深远”,是虚拟,是升华。这种“深远”是高于现实之上的诗意的飞翔。作者似乎告诉人们,我们理所当然的喜爱和珍惜物质世界的美,但不要被眼前的景色所迷惑,要张开思绪的翅膀,去追求精神上更为崇高的美。她的另一首有关茶的作品《品贮存70年的普洱茶有感》是作者思想性艺术性臻于成熟的标志:

 

    不再挂念那棵山野的茶树/怎样面对晨曦暮霭、风霜雷电/不再在意那位村村妇哀怨的眼神/也忘了怀春少女那声甜蜜的叹息//采茶时节的往事/淡出心境/七十年的光阴悄悄滤去了/一切身外之物/独留纯纯净净的自我//在尘世之外/时间之内/身心轻了/风骨犹在/波澜不惊/似人生臻境/无言无语/瘦瘦茶叶有道骨仙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最高真实:“尘世之内,尘嚣之外”,70年时光的磨洗,除却了杂念而修成正果——“身心轻了/风骨犹存”,这正是女诗人梦寐以求而矢志奋斗的超尘脱俗、虚怀若谷的人生佳境。诗中的“茶”是传统文人、艺术家以及知识分子的象征,也应该是作者的自况。

    如果说,《普洱茶》所表达的是诗人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只是独善其身,那么,《致屈原》则是作者心系社稷胸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歌。“雷霆下折翅的雄鹰……/形销骨立/谁能想象/一个憔悴的老人/竟/沉重如山/汨罗江畔纵身一跃/惊天的浪花/把一种叫忧患的物质/从此植入民族的基因。”忧国忧民这种民族精神自屈原始,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竿,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形销骨立”,但他的精神却代表国家的最高利益而“沉重如山”!作者采用白描、对比、暗喻、借代、夸张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汨罗江和屈原形象,也代表作者对彪炳史册烛照千秋的民族魂的崇敬与怀念。

    林丹华还有一些作品具有现代派诗的特点。《公园偶得》、《爱之酒》采用通感手法。《爱之酒》比喻奇特,“你深沉的双眸/醇香喷溢/让我幸福地陶醉”,”“双眸”满含爱意或喜极而泣的只能是没有气味的泪水,而“喷溢”体现情感的强度,进而再变成嗅觉的“醇香”,有了酒的“醇香”,陶醉便入情入理。在《往事》里,让记忆的鸟,衔回明丽轻快的往事,把如烟飘逝了无痕迹的“往事”变得真实可感。再如

    《你打我青春的门前过》,“你为何要停下来/敲着门/让玫瑰的利刺/苦涩一段记忆”。这里的“刺”对应的是肉的痛觉,转换成“苦涩”,是从感性进入理性的通道,从而使“苦涩”更加耐人寻味。

    《钓》表达的是爱情的另一种别致别样的思念,爱的神秘,或者近乎顽皮;《忆童年》组诗童真无邪。《成熟》是如今识得愁滋味的现代版,把无形的沧桑与有形的皱纹反衬,极大与极小。女性的敏感和细心,目光敏锐,总是着眼一些小事物:鲜花店、牵牛花、红蜻蜓、玫瑰、苦楝树、莲蓬、稻穗。《盆景》道出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这是一首成熟的诗,看得出,多一份淡定从容忍让委婉圆熟练达。

    《沉船》体现诗人感觉的细腻、想象的奇特,而诗意是朦胧的:诗中的“沉船”,并非一般思维定势的凶险或沉沧的意象,而是转载着纯洁的宫殿,因而可以解读为暂时搁浅的理想或者深藏内心的爱情。心海深处,心灵的宫殿,具象的船与抽象的心海,虚实相映。诗的立意来自古语“宰相肚里好撑船”,船沉于心海,可见心的宽广、深邃与神秘。

    后期的《心》,房子,心灵,实的房子与虚的心灵相互转换重叠。《雨中》运用的也是虚与实的手法,“青禾写尽眼底/思绪越过目光/在湿润的天空下/轻快地飞翔”。思绪是虚,目光是实,天空是实,飞翔是虚拟的。现代派诗的特点是:着重寻找自我,以表现人心灵深处的最高真实为旨归,借用意象和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知性,是一种集古今中外诗学之所长的最具现代性和诗歌本体性的创作倾向。

 

  

斑石是亚洲最大的巨石,仅次于澳大利亚巨石,列世界第二位。斑石十分雄伟庞大,一石成山,神奇独特。

素面朝天。红衣红帽添颜。
林丹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