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01】“值不值得”与“应不应该”的正义选择

(2010-01-27 16:53:10)
分类: 原创园地

写在将要告别的一月

引子

新年的钟声就要响起,而一个年轻的生命却选择了加入把生命留在 2009”的行列,不忍让人有些痛惜!他就是见义勇为的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杨济源。无疑,他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榜样!他痛恶邪恶,见到歹徒挺身而出,一单薄的身躯与小偷搏斗,却不幸被匕首所伤,经抢救无效身亡。一个好儿子、一位好同学、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离我们远去,永远地......

问题所在

事情发生后,各大媒体掀起了一股报道热潮,这无可厚非,但是在采访杨的家人和朋友时所提的问题个人感觉根本不是问题。我记得是这么问的:你觉得他(杨济源)这么做值不值得?问题来了,你说什么是值不值得?我认为他是这么想的,有三种可能:这么做对他有价值吗?以这样一种结果跟小偷搏斗是否值得?以这种结果跟邪恶作斗争是否值得?我们不难看到,这个问题是以价值判断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做出行为之前应该把是否有价值作为第一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判断结果与行为是否等值,或者是结果的价值是否大于付出行为的价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就值得我们为之行动,反之则不然。那么,就这个事情来说,谁才值得去与小偷搏斗?无疑,是受害者本人,即被偷东西的那个人,或者是所谓的负有义务的公安机关。但是,我们细想一下,难道真的是上述人员才值得去跟小偷等邪恶力量斗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邪恶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任务,所以这么做值不值得有从何说起?难道真的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先考虑是否值得(更确切的说是于自己是否值得)再动手吗?我也可以猜到做出肯定回答的人也不在少数,当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十个人),是这样的:

假如叫你做公益事,给你两个考虑的角度,选择其一:A、值不值得   B、应不应该,你会如何选择?

其中有七个做了回复,有四个的选择是:A、值不值得。虽然说这并不是很有代表性,但也能或多或少的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他们多数是先考虑价值这个问题。这个前提很明显,它是一种公益事,因此价值问题就不用我们去考虑的了。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我们的社会导向出了问题。它一直在强调价值,因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们当然是这样的思维。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应不应该呢?

另一种选择---应不应该

我们该如何来认识应不应该呢?个人觉得,应不应该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它蕴含一种强制性,换句话说,它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该做的必须做,不该做的就不能做。就比如说杨济源事件,与小偷作斗争,或者是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因为我们都对邪恶深恶痛绝,我们有必要再考虑它的价值吗?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干,一是不干。但是,对于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我们就必须做,必须把它完成,换句话,就是应该做,义不容辞地做!不论它是否对个人有价值。然而,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里面说到,见义勇为是个人的分外事,因此是可为可不为。但是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特别是我们周围的正常生活秩序使我们的职责而非分外事,它是一种潜在的东西,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它绝对确定的不会影响到我们,只要这个前提成立,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见义勇为之事当作一种责任,因此我们就应该见义勇为,应该做。

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来看,应不应该值不值得更具有包容性。值得的事我们应该去做,但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却不一定有价值,即不一定值得去做。所以说应不应该的外延 比值不值得丰富。

见义勇为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人们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角度,而且由来已久。当价值一直占据我们的思想时,欲望、私利从来都是被优先考虑的,那么这个社会的正义又从何实现?是时候换一种方法思考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