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老艺术家郑榕打抱不平(转)

(2010-01-21 15:32:10)
标签:

杂谈

不久前人艺“现役”明星工资被曝光,很多人为他们打抱不平。采访北京人艺众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这些同行对郑榕最多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词的“正派、正直、德艺双馨”。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国家对100名为中国话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戏剧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然而,在所有的获奖名单中,都没有郑榕的名字。

http://www.dzwww.com/rollnews/tupian/20091213/84/2672957943050970812.jpg

  不久前人艺“现役”明星工资被曝光,很多人为他们打抱不平。实际上,在排演话剧之外的空闲时间里,“现役”明星们可以有很多“副业”弥补经济上的损失,但那些“退休”的人艺老艺术家呢?明晚北京电视台将播出纪录片《丹心一点到春时——记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也许此时此刻每位热爱艺术的观众都应该放弃浮躁平心静气地“回头”看看像郑榕这样的人艺老先生们,对他们事业与生活的关注,应该是整个社会不能推卸的文化责任,而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已忽视或淡忘了呢?

  今年85岁的郑榕,曾经一米八零的魁梧身躯,由于腰疾的折磨,身体如今佝偻弯曲,依靠轮椅才能行走。然而,即便坐着轮椅,他依然出现在了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在人艺前两年上演的话剧《屠夫》中,八十多岁的他和另一位人艺的“老戏骨”朱旭同台表演。而且,作为人艺艺委会的成员,每当人艺的新戏上演,他也都会佝偻着弯曲的身子,坚持到剧场里认真看戏。

  采访北京人艺众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这些同行对郑榕最多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词的“正派、正直、德艺双馨”。郑榕也是北京人艺公认的在艺术创作中最勤奋、最刻苦的演员。他能从1958年到1992年的36年中不停地对《茶馆》中扮演的常四爷进行反复研究,从最初简单地把常四爷演成硬汉,到最后真正找到了人物的自我感觉,达到了老舍先生“你们要把《茶馆》的文化演出来”的要求,最终使常四爷成为了郑榕艺术创造中的代表作之一。而对自己从1954年开始扮演的《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他则用了近五十年时间不断研究和总结。试问,今日这样做的还能有谁?

  然而,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位极其正直、认真,富于钻研精神,极受同行与观众尊重和认可的老艺术家,无论是名,还是利,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待遇。

  1984年,郑榕退休时,国家还没有进行职称评定的工作,他又没有担任过剧院的行政职务。因此,直到今天,郑榕依旧是一个既没有行政级别、也没有演员级别的表演艺术家。而且由于没有级别,所以郑榕在住房和退休费上,都没有能够享受到和他的身份、经历以及作出的贡献相当的待遇。退休后,他一直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最近才刚刚涨到3000多元。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国家对100名为中国话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戏剧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然而,在所有的获奖名单中,都没有郑榕的名字。当濮存昕知道这个情况时,由衷地发出了感慨:“整个一个中国,要表彰一百位对戏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优秀戏剧工作者,这一百个人的名额,就是莫名其妙、不可解释地没有郑榕老师的份儿。我脸有点发红,因为我是,我被摆到一个最高的得奖行列中去了,而恰恰我尊重的郑榕老师没有。”

  但郑榕,从来没有因此闹过情绪或有过任何意见。当剧院不管有任何事找他时,他都会高高兴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从没有向剧院提出过任何要求。当话剧百年时,各种媒体排着队找他这位元老采访中国话剧历史时,他也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会提前准备好小纸条,密密记下哪一年、哪一日、哪个人、哪出戏,以防自己忘记,就像当年写演员日记一样认真。这位“一百名之外”、却始终关心中国话剧事业的老人,还集自己70年的艺术实践和对中国话剧发展的思考,写下了极有影响的文章《话剧百年随想》和《三问曹禺院长》。

  或许,这样一位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老人,不会在意那些自己没有得到的名与利。就像他自己常说的:“我一生没做过多少事,只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我周围的人都比我成熟。演戏演的是名著,合作的都是名导演,名演员,一点点把我带出来。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话剧使我这一辈子生活得非常充实。话剧这个事业已经与我的生命凝结在一起了。它是我赖以安身立命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全部。”

  但是,人们不应该遗忘,这位名字落选在“一百位对中国话剧有着突出贡献的戏剧工作者”名单的表演艺术家;人们也不会遗忘,那些在舞台上充满光彩的一个个人物形象。

  “人艺明星工资”被曝光曾引起世人哗然,甚至还有人为此打抱不平;然而,像郑榕这样“元老级”的人艺“明星”,他们的微薄工资和没有获得的应有待遇,也许才真正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对待郑榕以及像郑榕一样真正值得尊重的老艺术家们,除了通过电视纪录片记录下他们辉煌的艺术人生,除了在日后给予他们盖棺论定的高度赞誉,还是在他们有生的日子里,少让他们受一些委屈,多给予他们一些应得的待遇和实际的帮助吧!

  • 作者:王润
  • 来源:网易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