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一本书想到的

(2006-03-01 15:14:30)
分类: 亲子教育大本营

 

         幸福泉婴幼儿潜能开发连锁测评指导中心

 

                       朱红英

 

我去杭州学习,顺便买了一些书籍,其中有一本书名为《老师,带我们往那里去?》,书的作者是一位台湾人。全书写了许多关于目前教育问题的思考,我觉得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很有帮助。

        书的开篇有这样一个故事,是作者亲身历:“我”家距城里有一段路,每次从乡下到城里都由父亲领着,父亲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民,每次我跟在他那高大的身边,踩着父亲的脚印入城,月复一日,每一次去城里,来去的路都是这样。路并不是很难走,只经过一座吊桥,由于桥上木板与木板间距离很大,父亲可以一步踏一块板,而对于还小的“我”却是要爬过去,桥前经过一个岔路口,过桥后再经过一个岔路口就到了城里。路对“我”来说是伴随着“我”长大的。时间过得很快,“我”八岁了。同样是随父亲进城,在返回的途中,不知是有什么着急的事,父亲走得很急,我一路小跑的跟在后面,就怕失去了父亲的身影,但是当我“爬”过那座吊桥后,父亲的身影已从前面的岔路口消失了,虽然是走过无数次的路,虽然是我很熟悉的路,但是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涌上心头“下面的路我该怎么走?”------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震惊

       一条常常走、走了很多次的路,却因为父亲不再在前面牵着走,就使“我”感到“恐惧”。那么我们所教的孩子,如果在教育上也是这样跟我们走惯了,一旦有朝一日离开了我们的“教”,孩子会怎样,是不是也在求知的路上有一种恐惧感呢

        然而,恰恰是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走得稳”,于是,我们便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故事中“父亲”的角色,而没有考虑到,如果孩子们离开了我们会怎么样

        我觉得,我们莫不如指给他们一个大方向,只要不脱离这个大方向,我们就应该任他们去闯,去走自己的路。诚然,在路上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会走入“岔口”,只需我们在他们的身后轻轻提醒一下,错误会立刻被纠正。这就是《纲要》中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吧。这或许就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