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心想别人

(2006-02-20 15:42:13)
分类: 加盟连锁大家庭

                                            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心想别人


                                            幸福泉婴幼儿潜能测评指导中心

                   中国长春一汽幼教中心第二托儿所王丽霞
    
    有些家长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买来的东西让孩子独享;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那就非得找人家去理论。总之,他们的原则是: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点亏。
    其实,这些家长不明白,这么样对待孩子一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与品质的形成,使孩子习惯于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以后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的需求。
    现代行为科学家 认为,人的智商与行为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影响 因素。有些成人走向社会后自私、贪恋、刻薄不会宽容别人,凡事斤斤计较,其结果令人厌恶,与众人格格不入,最终被社会抛弃或遗忘。
    对幼儿,我们要从丰富和加深他们的社会性情感入手,让他们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多想着别人点,也就是说 ;培养他们从小学会关心体贴人,有同情心,对人热情友好,多看别人的好处,尊敬人、乐于助人,与人合作并愿意和人分享快乐等优良品质。
    实际上幼儿的社会行为,很早就有表现,例如;喜欢让成人陪伴,和小伙伴一起玩,到幼儿期这种情感更明显的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创造条件加强幼儿与人交往,这样使幼儿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待他人,关心他人,以至与个人利益服从与集体利益大有好处。


         一、爱家庭、爱父母及长辈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孩子能否懂得父母的爱,去爱自己的父母,教育的方法得当,孩子是能以各种方式来表现他们对父母的爱,如;为使父母高兴努力去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如;那些对孩子百依百顺,从来不提任何要求,娇惯溺爱型的父母,往往得不到情感反映的。父母甘心为儿女奉献,可是,引不起孩子感激之情,他反而认为这一切优厚待遇是理所应当的。如;有这样一位母亲,每次做鸡肉时,一块肉都不舍得吃,只是吃鸡头,这样几年过后,她的孩子成人工作了,第一个月用工资给妈妈买来的礼物就是鸡头。可想而之,原来是母亲不舍得吃鸡肉,到头来变成爱吃鸡头了,这个母亲很伤心,但是后悔也太迟了。
         我主张从小教育孩子,关心体贴父母,知道感激长辈为他的操劳,并不是提倡“养儿防老,知恩图报”的封建思想,要知道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才会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关爱长辈的机会是多的。如:买来的水果等食物,首先要让长辈先吃,由孩子来为奶奶、爷爷、父母来分。当父母带孩子去坐公交车时,要主动把坐位让给老人,当别人给自己的孩子让座时,首先要教孩子说;“谢谢”后才能接受别人的座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你真诚的爱孩子,爱他人。那么孩子也会真诚的爱你,爱他人、爱小伙伴。
         孩子并不是没有情感的,他们不善于表达出来,这里就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启发。如;儿童节到了,父母要让他们知道儿童节的意义,同时在节日中和孩子共度节日。当“五一”劳动节来到时,让孩子知道父母都是劳动者很辛苦,鼓励孩子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敬爱劳动者,知道劳动光荣的良好品质。
        凡是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只要孩子能够理解的都不应当瞒着他。有些家长总是把高兴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不愉快的事情和家里困难的时候就都自己承担,这样怎能让孩子和家人一条心、同甘共苦,孩子不了解父母有什么痛苦,就无从产生同情心。


        二、要学会宽容小伙伴

        如今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养成“自我为中心”,眼里没有别人,从幼儿入园表现得及为明显,他们眼里看到的是玩具、环境、老师,唯独看不到的是小伙伴。这说明他们缺乏交往。随着集体生活经验的积累及老师教育影响,这些孩子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稍大的孩子,已经能够体验到和小伙伴共同生活的愉快,与友好相处的必要性。并且有自己要好的伙伴,能把喜欢的物品送给小伙伴。在游戏中知道了按规则去玩,在故事中知道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幼儿值日生制度中,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也提供了为小伙伴服务的机会,这样增进了幼儿对别人关心和对集体的责任感。这时要求家长必须与幼儿园配合,要鼓励孩子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认真地完成集体的各项工作。轮到自己的孩子值日时,父母要鼓励帮助完成各项工作,使孩子感受到为别人服务的光荣与愉快。这是幼儿园孩子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孩子到了小学反而做不好值日生工作呢?我们有位同志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当轮倒她值日生工作时,就要爷爷、妈妈帮助做,他的长辈真的做了。哪么,这个孩子以后做事情会怎么办呢?我觉得作为父母爱孩子不在这一点,应抓住孩子每次为小伙伴服务的机会,鼓励他去做。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不要耽误晨间幼儿班上的清整工作。每天,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时,要问一问他为大家做了一些什么好事,并给予表扬,要讲一讲那些小朋友表现好的方面,做了那些好事情,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形成,眼里看到的是别人优点,大大提高了幼儿宽容伙伴的情感。


          没有入幼儿园的孩子,缺少儿童伙伴,父母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同龄幼儿。千万不要怕孩子吃亏,就限制他们与小朋友交往。要知道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是在与人接触的过程获得的。所以,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锻炼机会。
孩子小在与小朋友接触过程中,彼此之间总会受到好的或不好的影响,有时争执是避免不了的,如互相争夺地点,玩具、食物等,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处理此类事情,如:在玩时,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大,就要提醒自己的孩子,处处要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姿态,应该怎样做,如果你的孩子总爱受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欺负,就要在玩之前,提醒警告那个小孩,如果在欺负人,人家就不愿意和你玩了。如果在游戏时出现争执,最好不要急于干预,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再教会孩子自己去公正与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争吵不一定是坏事,处理的得当便能利用这个场合教育孩子,坚持真理和考虑别人的批评,能谦让原谅他人,这对形成孩子的心灵美很重要的。
          和自己孩子接触的小伙伴身上,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家长常常顾虑会给自己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小伙伴应有所了解和有所选择,但也不要过分求全责备。例如;有的孩子自来熟,谁家都要去,去了就如同自己家一样,四处乱翻。主人不要因此而嫌弃他们,而且要象教育自己孩子一样,给予真诚的批评和帮助,可以和蔼地告诉他,做客时,不能没有得到主人允许就自己去动别人家的东西,这是不礼貌的,并且表示相信他以后能不再去做这种事。欢迎他在来玩,这样的孩子就能从父母的态度中,学会怎样善意地对待小伙伴的缺点。
         这里提到孩子谦让宽容,当然不是提倡孩子逆来顺受,或是让他故意受气,若走向另一极端也是有害的。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成人与孩子的比例为6比1,父母双方的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凡是让他三分,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稍不满足就一赖到底,哭则成为孩子降服父母的锐利武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最终会极大伤害其身心健康。
所以,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忍让、谦让、宽容、善于体贴关心别人。谦让、宽容和体贴关心别人是需要付出的,而这种付出被视为“吃亏”,只有这样吃得起亏的人,长大以后才会得到回报。
   
 
                                            2005年7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上新妈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