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淮教授谈习惯与人格的发展(2)

(2006-02-07 13:25:30)
分类: 程淮教授论文集
问:您会抓早期阅读吗?比如看一些画报等什么的。

答:这实际上是我们的课程之一。我们把坚持早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比如,为了推行这个教学方法,我还创编了20首《三字儿歌》,因为我认为,0-6岁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读三字儿歌是学习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最好的方法之一。三字儿歌就像《三字经》一样琅琅上口。《三字经》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三字一顿,节奏短小、琅琅上口、容易记忆。但家长反映学龄前的孩子对"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听不懂啊。而反映现代婴幼儿生活的三字儿歌实在太少了!于是,应家长的要求,我按照孩子的一日生活,专门作了20首,从早上《起床歌》、《穿衣歌》、《照镜子》、《学画画》、《逛公园》、《搭积木》、《胡萝卜》到《洗澡歌》、《讲故事》、《睡着了》等等。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我就专门创作一些儿歌来教育他们。比如胡萝卜,许多孩子不爱吃,爱挑食,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专门写了一首《胡萝卜》并配乐朗诵:"胡萝卜,大白菜,嫩豆腐,鲜牛奶,红苹果,绿黄瓜,吃得多,长得快。"儿歌中还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卫生的习惯等。除此之外,在做事和做人上,我们同样是如此要求。比如独立自主的习惯,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已做,不要有依赖的心理。这属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范畴。

问:谈到这里,您自己对习惯是怎样理解的?能否概括的谈谈。另外,习惯与人格的关系,您又是怎么理解的?

答:从生理学上讲,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的链接系统,自动反应的链接系统。它是怎么形成的?它主要通过不断地行为强化形成的。中国有句古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里所讲的性格就是你所要问的人格了。习惯是反复的一种行为,使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这是后天习得的。习惯是条件反射成系统后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从脑科学或神经科学上讲,它属于神经刺激的一个自动化的反应系统。只要给大脑一个适宜的刺激,在一定的环境下,它就能自动地反应。这样它便成了第二天性。所以有"禀性难移"之说。习惯甚至能渗透在人格里,物化了。我认为,人格是一个大概念。人格在心理学上包括气质、性格、能力(智力、创造力等)。人格和个性往往是同一语。而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习惯往往是一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或人格特点的一部分。

问:在当今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年代,您认为少年儿童从小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答:我觉得首先要注意身体、智慧和人格的全面成长。就如我们倡导的潜能开发,是倡导身体潜能开发、智慧潜能开发和人格潜能开发这三大潜能开发。从身体的潜能开发上讲,我认为卫生保健的习惯很重要。这个习惯意味着孩子不挑食、不贪食,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别看电视没有节制、不要开夜车等;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第二,智慧方面,主要指学习的习惯和做事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充分发掘智慧的潜能。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形成自己习惯的探索知识的本领。尽管每个人不一样,学习的类型也不一样,如记忆方面就有很大差别。有的是动觉型的,有的是听觉型的,有的是视觉型的,有的则是混合型的。那么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非常重要。第三,在人格的潜能开发上,我们强调两个字:"做人"。做人的习惯是什么?即秉承我们东方的古老智慧,同时吸纳西方的精华。当然要注意排除传统中不合理的地方,与国际接轨。比如有人曾到国外做学术报告,发言以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表示一下谦虚:以上是我们肤浅的认识。而老外不干,问你为什么要拿肤浅的东西来浪费我们的时间呢?做人还有一点要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享很重要。无论你创造多少财富。这可能是从孔融让梨开始的。分享包括知识分享,财富的分享等。另外,就是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二字。人一辈子挣的是什么?---就是信誉,这样才能做得长久。至于其他,各人会有各人的见解。

问:您认为当代的青少年一般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如何去矫正它?

答:当代儿童青少年确实存在不少的不良习惯。比如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不满足就发脾气,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孩子没有很好的饮食习惯,零食太多而不爱正餐等。另外有些不良习惯是家长和社会造成的。比如,吃饭时充当"食物警察",强迫进食,或者追着喂等。像这样的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不少。还有缺少社会公德的行为,像小孩子经常随便把玩具一扔了之,不把东西归回原位等。现代的部分家长相当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像过分自私具有攻击性行为、不关心他人等,有些属于家长教育有失偏颇,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看来,在生命的早期正确形成的各种习惯、兴趣、态度、行为、能力和个性,是他长大成人以后最为宝贵的财富。好的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纠正不良的习惯呢?一方面要深入地研究到底有哪些不良习惯和习惯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假如有来自父母的不良影响,则要教育父母言传身教,要注意教育的类型、行为和态度的矫正。另外需要我们社会通过多种途径从正面树立榜样,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点上,我们还特别注意"微环境"的影响。即能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的各种人物、场所和事件的总和就是微环境。那么我们能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控制。微环境包括天天与孩子接触的各种人物,比如天天带他的人、互动的人;场所,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事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等。微环境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尤其是在早期。我们儿童青少年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就是优化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微环境。社会是一个大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大环境影响微环境,但我们也可以造就一个良好的微环境。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比如孙维刚的那个高中班,不仅是他的学生高考成绩好,能上北大和清华,而且还在于班级很有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要说智力,那仅仅是三分之一的教育,还有身体的和人格的。这样人的发展才全面。

问:您认为习惯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习惯是一种社会心理行为。一个民族的习惯,会产生非常大的力量。有的可能是种惰性或不好的习惯,会阻碍新的文明的进程。而好的习惯会促进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儿童青少年应该弘扬积极的良好的民族习惯,使新一代人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有理想、有激情、有思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才是我们创建新世纪所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