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数媒3课余小影院,第一场<中央车站>

(2008-03-04 12:12: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推荐
07数媒3,课余小影院,第一场<中央车站>
    早春的下午,空气新鲜,温度宜人,有点困倦,有点惬意,来到教室,看巴西的云朵,听动人的钢琴,体会一个精彩的故事.

07数媒3课余小影院,第一场<中央车站>

 

        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电影,一次心灵重生之旅!

    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获奖无数,曾引起观影热潮。

    如果朵拉内心没有善良,她不会良心不安,不会卷入亡命生涯,遭遇这次“不幸”的旅程。同样,她的生活也会继续进行下去:写信、撕信、取乐,年复一年,行尸走肉。但只要你心灵中还有善良的成分,上帝总会给你一个机会,一个苦行僧的机会,踏上一次心灵救赎之旅,一个自我重生之旅。经过一次又一次劫难的洗礼,心灵的污垢和伤疤一层层的脱落,最后绽放出的是那个上帝曾赐予你最美丽的心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信”是神圣的,捷克.伦敦的小说《结局》中也写到:一个就要饿死的劫匪,却不劫邮递员,因为他知道信传递着多少人的情感和信念,是尤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本片中朵拉视他人情感于不顾,用“信”伤害了上帝,上帝却同样用“信”来拯救她,让她在走投无路时有了钱吃饭住店,当她再次面对无数向她述说的面孔时,她的心灵得到狠狠的鞭策和暖暖的救赎,这就是“以德报怨”。同样这也是对她灵魂进步的一点奖赏,因为在这之前,她真心的为约苏亚担心着急,为自己发脾气而悔恨,最后在庙宇里昏倒过去。在这次旅程中,神的眼睛似乎一直在注视着。

    就如同去西天寻取真经,磨难是考验,是脱胎换骨,是内心净化与重生的必经之路。何为修炼?修炼就是要剥去污浊,露出那个无畏无惧、有情有义的真我!

    这里反复用“上帝”的字眼,不是因为我有宗教信仰。世界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接受采访时被问是否相信上帝,他说“在我看来,虽然世界上出现如此多的罪恶和坏人坏事,但道德意志是仍然存在,这会帮助和安抚我们,如果我把这道德意志的实体看做上帝,那么我就相信上帝”。在以上影评里,你可以把上帝叫做道德。

    其他看点:

    1,女主角(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相貌就不讨人喜欢,因为家庭的不幸,使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念,撒谎,酗酒,玩弄她人的情感,连她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开始也不过是陪她撕信解闷的玩伴。

    2,男孩在求朵拉写信时的内心世界,和精湛的表演。(本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当擦鞋童,被导演华特萨勒斯看上,参加约书亚一角的甄选,并从一千五百名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车站》的小男主角。)

    3,女配角:非常单纯,善良,为正义发怒却又很容易被哄开心。

    4,片头的读信和片中的读信,是否让你意味到不一样的意义。

    5,朵拉和卡车司机的感情是爱么?30%是爱,更多的是朵拉穷途末路的救命稻草,她是被逼无奈的“急迫”主动。因为这是欺骗,不是纯粹的情感,上帝又一次惩罚了朵拉,阴差阳错的,司机独自离开!为什么要用阴差阳错这个词?偷窃和小约苏亚的奇怪言语实在都是一些现实合理的举动,却怪异的组合在老头面前,让他害怕起来。

    6,约苏亚的两个哥哥性格有什么不同

    7,"耶酥,认识你是我最大的不幸,你多少也来看看儿子,他想你想疯了!"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上帝的诉说_"你多少也来看看你的子民"

    8,"你发誓","我发誓",不要轻易发誓,誓言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承担的

    9,走头无路时,为什么要有一个牲畜出生的镜头

    10,孩子偷东西时,司机和店主的对白,如此的反讽意味深长

    11,"上帝不会偷看的"_上帝一直在看着

    12,来到第一个家,约苏亚是怎么去的?是奔跑去的,而见到院子里的孩子后那个对峙的镜头,"爸爸"问他乖么,他那个勉强里带着讨好的笑.

    13,孩子撒谎几次?"她是作家",孩子不自觉的从朵拉身上学到了坏毛病,"要先撕掉么?"大人的举动对孩子有多重要,朵拉这次别无选择.

    14,哥哥找到他们时,约苏亚的第一个动作是拉住朵拉的胳膊,并改了自己的名字,在经历这么多挫折后,他犹豫了,他怀疑了父亲的存在以及善良,他的心在向朵拉归属.

    15,朵拉换上新衣,也换上了新的灵魂,绽放出她最美丽的笑容,她终于找回了自己,她不再忘却,她开始回忆,虽然已经年纪一大把了,但今后她的人生将比所有的从前更有意义.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娱乐片去刺激本就疲倦的大脑么?在这个娱乐繁荣的时代,我们其实更不会娱乐了,更不知道如何消遣和自我陶冶,没刺激就活不了,看了恐怖的要看更恐怖的,看了血腥的要看更血腥的,听了金属要听重金属,死亡金属,我们可怜的沦为自己生产的复制品的奴隶。

    早春的下午,空气新鲜,温度宜人,有点困倦,有点惬意,来到教室,看巴西的云朵,听动人的钢琴,体会一个精彩的故事.

    用生命中的两个小时看一部好电影吧:)

 

附录:专业影评人的影评

   

广袤的南美大地在镜头下不停地转动,嘈杂的都市、凋敝的乡村在眼前匆匆掠过,《中央车站》仿佛是一场云影依稀的旧梦。执着地寻找父亲的约书亚固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想:父亲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找到他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难挫出老茧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气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里,无所谓梦想,接踵于希望而来的,必定是难以承担的绝望。但两个人伴在一起寻觅着,如同生命的两极:纯真与苍老,喜悦与忧伤,被一条看似无尽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终点。

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正是这个名为约书亚的先知,引领着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重建美好家园。而巴西人民在经历多年的政治变乱与经济危机之后,也默默盼望着走出苦难,重新找到通往幸福的旅程。《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华特·萨勒斯的作品多处理有关寻找起源和自我发现的历程的主题,这在他的电影《中央车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央车站》是一部温情动人的小品,具有新现实主义的风范,它以感伤的氛围和细腻的笔触传达着电影中所呈现的悲悯。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 威尔·罗杰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却如此致命,人类被教唆成头脑简单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丽,可他们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比如《中央车站》。

朵拉和约书亚是两条线,分分合合,孩子用纯真试图打动忘却,老人习惯用沧桑保持坚定。最后在对灯神圣母的朝拜里,展现在眼前的是这个国家和隐藏其后的整个人类在寻找希望和尽头的爱。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著名影评人 元 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