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时候开始播客的?
2007年4月
2:什么原因开始的呢?
因为闪客平台没落了
3:每天会在上面花费多长的时间?
和做“闪客”的时候一样,做片子的时候不关心平台,偶尔看一些朋友推荐的好作品,搜一些好动画,自己发作品后回复大家的反馈,仅此而已。
4:你觉得播客给你带来了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必然到来的作品展示平台,哪里有观众我就去哪里发作品,我是动画人,和展示的平台没有必然联系,我只关心创作,闪客、播客这些名字是别人给的,也是会迅速褪色的称谓(你还有多少闪客记忆?那个轰轰烈烈的flash时代你还记得么?)可动画是永恒的,创作是永恒的,我不会刻意追随潮流,所以严格来说我是个动画人。
5: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从第一次作播客到现在,你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了么?
我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教师。一样的问题,没什么特别的变化,只是土豆播客平台给了我很多的支持,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比闪客平台干净——有编辑把关,推崇原创,这个十分难得,对创作者来说是福音,希望他们继续坚持:)
6:你的播客里都会添置一些什么内容呢?平时的灵感从哪里来?
说相声的放相声,歌手放歌曲,舞者放舞蹈,我是动画人,我当然放动画作品,而且是原创的。灵感来源问题很大,没有定论,酸溜溜的说:从生活中来罗!
7:你如何评价播客这一事物,你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它占据了怎样的位置?
呵呵,我们的话题看来叉开的很,你所关心的一直是“播客”这个时髦词汇,而我对此其实是不感冒的,因为我是经历过一个类似的浪潮。当我在flash平台放《少林兔与武当狗》的时候,其实flash平台已经没落了,我赶上的是最后的余温,作品红极一时,很多人回复中喊到“看到中国动画的希望了”。
而当我潜心创作出功夫兔第二集《兔子,哪里跑!》再回来的时候,flash平台已经一片衰败了。我把作品发到网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留言说“我等你这第二集等了好几年了。”我当时眼前的画面就是一个荒漠中垂死的老兵守着最后的城池,等待远归的人,而见到归者一眼就死掉了。这似乎在给flash平台画上可悲的句号。很自然,兔子2凡响平平,不是我的作品不好,相反我这个作品更有趣。问题出在平台本身,观众已经散走了,大家开始看视频了。你想想,100个flash作品中找不到一个好作品,我为什么还看flash啊?视频多好,要新闻有新闻,要自拍有自拍,要动画也可以有动画啊!flash当年流行的原因,一是作者的创造性,二就是带宽对视频的限制。而现在两个关键都没有了,它自然要走下历史舞台,当然flash的“新生”不是这次的话题。
很自然的,我把我的flash作品转化成视频格式发到了视频平台,也就成了所谓的“播客”,作品火了!这和平台没必然关系,是作品本身好,它是flash也好它是AVI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看。而荒谬的情形出现了,又有很多观众高呼“看到中国动画希望了!”我这时候才发现,如今在视频平台上我面对的又是一群陌生的观众,他们没看过我的作品,他们对“闪客”当年的“辉煌”一无所知,他们同样被舆论煽动着,抱着热忱的心态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而我似乎来到了一个可怕的噩梦循环。我对视频的未来抱以希望,同样也抱着担忧,原因如此。
8:开始播客的初衷是什么?又有什么鼓励你继续做下去呢?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之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哪些?
这个问题上面一气呵成都提到了,初衷是因为视频平台有更多的观众。应该问我做动画的初衷是什么。继续创作是因为我热爱,我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创意,想别人想不到的点子,这也可能是我这个业余动画人的优势,我的工科背景和艺术天性赐予了我很多新鲜的观念。
9:在以后对于播客创作有什么打算呢?像没有想过要把它作为一个职业?
以后对“动画创作”的打算是团队化,当然还是主要以视频的格式和大家见面。我的职业是动画教师和自由动画人,我不想变成时尚而尴尬的面孔。
10:您在创作的过程之中,主要都会使用到那些工具呢?一般的创作过程是哪些?
我一直使用的工具就是flash,它的精彩之处不想多谈,但要强调的是,它说到底只是个工具,人和事的兴衰成败和工具无关,只是欲望在作祟。我会一直用它做下去,当然做的东西既不叫flash也不是视频,而是动画片。
因为是个人创作,过程比较随性。大作品会有规划,小作品可能就是即兴去做,可能打开软件之前自己还不知道做什么呢!
11:您所作的播客之中有很多动画与人结合的作品,非常有趣味性,您能谈一谈您一部的作品么?
不是有很多,目前只有一部,即《兔子,哪里跑》。这个作品是《少林兔与武当狗》的第二集,使用真人进去并非“玩手段”、“玩形式”,因为这个形式早不新鲜,国外早就用烂了。我之所以使用,是因为故事的需要,不用真人表演就无法充分发挥故事的趣味,所以我才用了这个手段,当然在中国看似还很新鲜。不过其实我们早期的动画中就有使用,甚至动画的开山作《恐龙》就是有真人表演互动的,相当先进了。所以手段过时与否、新鲜与否还是取决于你的创意。
我这个故事恰恰需要一个真实世界与卡通世界的反差,让角色更突出,让表演更趣味。比如兔子如果和一个画出来的钉书机打斗,就必然没有和真实的钉书机打斗来的有趣。而我拍摄中使用的办法都是最“土”的。就是一张张摆,一张张拍,道具有绳子、橡皮、透明胶等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表达创意是我之目的,强调画面和高科技非我之倾向。当然团队合作能把片子做的既有创意又有效果,那自然最好,但个人创作止步于此。
最后感谢《数码艺术》杂志对创作者的关心,也希望我的一些经验之谈能对在这个眼花缭乱的环境中有心从事创作的人有所帮助,他们需要的不是“推波助澜”,而是理性面对。我想这也是《数码艺术》作为媒介所追求的责任吧!再次感谢!
前几天又接受个央视的什么什么节目采访,要谈手机动画和聊天表情,其状兴奋,却明显的对动漫一窍不通.我言冷静,结果他笑说我"是不是太悲观了"!非让我跟他们一起慷慨激昂,疯狂展望他们才高兴.
可见中国媒体这东西,就一个目的:兴风作浪,煽风点火,为恐天下不乱,一个稍微有点苗头的东西,就非忽悠的全中国人都晕头转向不可!!!不管他们懂不懂,根本不考虑什么负责不负责一说,就如猫老师说的"如苍蝇,哪臭叮哪",真是让人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