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美作家,洛杉矶雕龙诗社社员罗清和先生于8月14日凌晨不幸于洛杉矶猝逝,享年67岁。9月1日上午11时,雕龙诗社发起并会同包括当地两个同名华文作家协会在内的洛杉矶各界为罗清和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参赞车兆和先生亲临吊唁并致辞,领侨组副领事赵守圣先生随行吊唁。追思会由雕龙诗社社员兼书法家及水墨艺术家张泽川先生主持。为使社会增加对罗清和先生的了解,追思上,雕龙诗社秘书长邱明女士和声乐艺术家唐继肖先生还分别朗诵了罗清和先生的一首诗《乡情》和由他的《方脑壳怪象》中精选出的一段精彩文字。
车兆和参赞在致辞中说,“假如真有天堂,相信罗清和先生一觉醒来还会在那里坚持写作。”四川乡亲联谊会会长周德昭先生在致辞中说,“你活得像个样子,没有给我们四川人丢脸。”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叶周先生在发言中赞扬说,罗清和先生的人生是完美的,令许多人望尘莫及。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十美女士在发言中也赞扬说,他是一个只知写作而不计报酬的人。等等赞美之词不胜枚举。
追思大厅庄严肃穆。罗清和先生的遗体被鲜花簇拥,高悬灵堂左右的一副輓联异常醒目。
上联是:孤灯陋室哀也欢也终是超凡风骨
下联是:淡饭粗茶喜哉愤哉炼得锦绣文章
横批:谁及项背。
雕龙诗社创始人兼社长乃枫先生致悼词。以下是悼词全文:
各位领导
各位女士、先生
各位至爱亲朋:
我们的好朋友、好大哥、诗人、作家罗清和先生与我们就此长辞了,扔下一大堆深深怀念他的人在这里,用他一生所苦苦追求的诗的真情、用他从来也不曾对人流过一滴的眼泪,为他送行。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太残酷、太不合逻辑、太不近情理、太……太“不辞而别”了!或许,我们的“生不害世”的罗老大哥也想做一个“死不累人”的光辉典范,于是,就在上月十四日的那个无声的凌晨,他悄然离我们而去了。可是,他才仅仅六十七岁,他所为之苦苦期待的等等美好都还没有到来,哪怕到来一个也好!
关于罗清和,中国文学人物志上这样记载着:罗清和,
笔名罗鹤,男,四川人,生于1946年3月4日,著名旅美现实主义作家;他崇尚的人生格言是:希望、信念、勤奋、横劲;他追求的创作观是:真实、幽默、不偏激、不媚俗;他主张,在笑声中净化灵魂,在幽默中陶冶情操。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方脑壳传奇》曾夺得中国首届通俗文学英才大奖赛金奖。他的第二部鸿篇巨制纪实文学《方脑壳美国行》则忠实地记录了美国中餐馆中几十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写照,曾在全美发行的《中餐通讯》中轰动连载,堪称了解美国中餐馆业内幕的不可多得的真实文献。该作品于2013年2月获得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他的第三部巨制又是一部长篇小说,书名曰《方脑壳怪相》。那是一部挥洒自如、揭露酣畅,充满了辛辣讽刺语言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幽默小说,被誉为当代的《儒林外史》。
这三部仅仅是他最近12年来的作品,而且每部都超过了40万字,加起来起码是120万!各位至爱亲朋,我们可曾意识到,12年、120万字,这是什么样的数学概念和毅力概念?莫说是一字一句地斟酌、加工、润色、修改,初稿、二稿、三稿、四稿,甚至更多稿,就是“照葫芦画瓢”抄一次下来,那也是一项何等浩繁的伟大工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借以完成这一浩繁的伟大工程的竟是他一年365天为生计奔波之后的难得的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无法想像,那应该是何等意义上的世人皆睡,唯他独醒?!何等意义上的形影相吊、寒夜孤灯啊!
忠厚为人、踏实生活、刻苦学习、忘我耕耘,这些是他试图为今人、为后人树立的光辉榜样,可是他忘了,一个男人的躯体连同他的精神、他的气力一起炼成油,一共才能点亮多少盏灯?!
我们的罗清和不仅是一个具有超凡风骨和坚强毅力的人,他还是一个少有的深解孝道并且为之身体力行的人。每逢生日,他都要戒斋一日。多少年来,无论他人在哪里,也无论他身处何境,这一习惯他一直顽固地保留着,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生日。他深知“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一古训,他是选择了以最残酷的手段惩罚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他的生日“娘的苦日”,并以此向生他、养他的娘亲谢罪的呀!试问今日天下男女,或家私万贯,或呼雨唤风,有谁还记得这个古老得近乎于传说的中国人的为儿之道?可是,我们的罗清和却正是这样的一个;他有多痴、他有多憨!叫人敬佩!叫人心疼!
罗清和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叫“方脑壳”,他不仅不忌讳别人用,还把它用在了自己的书名上。我曾问他,“方脑壳”是何意思?何故得名?他告诉我,那是四川方言,即“一根筋”的意思。至于何故得名,那得追溯到他的早年做生意时期。当年,他负责公司旗下的一个独立核算分公司。到后来,公司因国家政策调整而解散,解散时,各平级独立核算单位纷纷呈报亏损,结余私分,唯独“一根筋”的“方脑壳”,他把精确到小数点以下两位的七百多万所欠贷款统统拱手交还了银行。当然,“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私分余款的人后来到底还是摊上了事,那是后话,但罗清和领导下的人却个个安然无恙。庆幸之余,人们把“方脑壳”三个字作为对他的感激不折不扣地送给了我们的只有“一根筋”的罗清和。
没错,“方脑壳”的罗清和的确只有“一根筋”,而且,他还把这“一根筋”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钟里,他都没有背叛自己的“一根筋”精神。
他是凌晨故去的。他故去的当天下午,我们拜望了洛杉矶尸检局的约瑟夫·克洛南调查官。这位调查官有一段深情的话是这样对我们说的:“可以确认的是,死者是一个极有公德、极负责任的人。从种种迹象判断,他当时的心肌梗塞一定来势凶猛,他也许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他却用这宝贵的几秒钟的时间把车安全停靠在了高速公路的路肩上,以至于避免了一场多车相撞的恶性事故。”调查官说,“其实,他的电话就在衣兜里,掏出来只要拨个911,即使不能说话,定位系统也能很快找到他。找到他时即使停止呼吸和心跳,在一定时间内施救也不是没有生还的可能。”
我们深信,克洛南调查官的这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因为罗清和即使不打电话也起码有足够的时间将车就地刹住而任听事故发生,那样的话,赶到事故现场的警察和救护人员不会不发现他,那应当是对他施救的最佳时机。
可是,我们的“一根筋”的罗清和,他却不愿意做个苟且偷生的“小男人儿”,他果断地选择了做个正气凛然的大丈夫,正所谓大丈夫“从容向死,死而后生”!他要转达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们的信息是:即使身处绝境也绝不放弃善良,哪怕最后时刻也绝不拖累他人。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乡亲父老、姐妹弟兄,这是何等意义上的伟大的贵族精神?人说他清苦、他尴尬、他孤独、他寂寞,是吗?可是在我们眼里,他却分明是一个善良的、富有的、地道的、正统的、高尚的、纯洁的、光鲜的、华丽的贵族!
安息吧,亲爱的清和兄。我们替你惋惜,但却为你感动,我们怪你不辞而别,但却个个视你为荣!
各位领导、女士、先生,各位至爱亲朋,物质是不灭的,精神是永恒的。不信,就在罗清和先生倒下去的地方你向东看,明天早晨,那里必定升起一道绚丽的彩虹!
洛杉矶雕龙诗社罗清和先生治丧小组
2013年9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