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枫
大约也是太多先贤崇尚学史的缘故,因此我已经区别不出哪位先贤在什么时候说过的醒世恆言较另外一位的更为一字千金。这里,承所有先贤教诲,拟出一题,是听了CNN主持人凯佛缔的一派胡言所想到的。也许,谁说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说过什么。从学史明智和查古知今的角度出发,我以为有必要将美国历史中的一段拿出来供世人重新温习,以正视听。
斯坦福报总统书
1864年初,泛美大铁路兴建工程僱佣了第一批华工。尽管他们曾于1858年间参与过加州中央铁路的兴建,一些人对他们的看法还是“身体过於纤弱”,因而“担心”难以适应铺设铁路的高强度体力劳动。但这批华工到达施工现场没多久,人们便不得不对这批“身体过于纤弱的”中国人刮目相看了。旋即,承担工程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Central
Pacific
Railroad)就做出决定,尽可能多僱华工、快僱华工。他们甚至为此专门跑到中国,大量招募。
当时的华工,从“打眼”到“放炮”,从搬运石头到开凿山洞,从架设桥梁到铺设铁轨,几乎干了工地上所有的活。一时间,中央太平洋公司所僱用的工人中,华工总数达到了1.1万人,相当于工地工人总数的80%还多(另一说法为90%)。而这一百分比一直保持到1869年5月10日该铁路的东西两段在犹他州的普鲁蒙特利接轨。
当时的加州州长李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也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东之一。他在1865年10月10日写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书中这样描写了他心目中的华工:
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安静、平和、有耐力、有生产力、更为经济。他们随时都能学会所有铺设铁路所要求的复杂操作,到达不久,他们就能像所有的白人工人一样有效地工作了。
他们做起工来更为慎密也更为经济。他们对微薄的工资表示满意。我们还发现,他们往往组成各种社交团体,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这些社交团体不下上千个,一般都由感觉敏锐、头脑清醒的商人领导。他们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的团体成员转达哪里有条件更好的工作的消息。
施工过程中,大约有2,000人在事故、疾病,以及其他事件中丧生。死后,他们也都在铁路沿线简单浅葬。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另外一位股东查尔斯•E•B•柯鲁克(Charles
E. B.
Crocker)在圣加里缅都的竣工仪式上指出,“我想向你们说一句心心里话,很大程度上说,这条铁路的建成之功劳属于那些贫穷的、时常被人蔑视的、名字叫作中国人的华工。功劳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的献身精神。
历史曾如此说
华人在美国的历史起于1820年,当时的人不多。到了1854年,移民局一下子就有了13,100名中国移民的记录。这里的主要原因是,1848年北美西部山谷发现了金矿。该地区在两年后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成为加利福尼亚州。
当时的加州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而横贯东西的泛美铁路还没有修筑,从美国东部前往西部要经过三至六个月的艰难旅程,但当时从香港到旧金山却只要二至三个月的航程。于是,招募华工就成为解决美国西部劳工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到了19世纪60年代,华工的招募达到了高峰。
史料显示,1864年1月至1867年12月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用华工累计两万到三万人。现存的当年华工工资单证实,当时华工的日工资是:
铁匠1.34美元
劳工合约商1.15美元
工头1.00美元
司机和伐木工1.00美元
厨师0.66美元
侍者0.60美元
历史的另一页上写着,泛美铁路开始阶段工程进度缓慢,在1863年1月至1864年1月的整整一年中,一共筑成了18英哩,因为美国工人不愿在严酷的劳动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但在雇用华工之后,工程进度突然加速。华工们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硬是在坚硬的山石峭壁上凿出隧道,在两山峡谷之间架设路基;在西部最为艰苦的775英哩路段,他们一共凿通了13座硬石隧道,在积雪覆盖的冻层铺设了40英哩线路,甚至创下了单日铺轨10英哩的纪录。
难怪一百三十年后的1999年,加州国会众议员约翰•T•杜利特尔(John
T.
Doolittle)在他向国会递交的有关请求表彰华工的报告中这样赞誉华工:
假如没有广大华工在美国铁路的兴建中所付出的努力,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起码要被推迟若干年。当时的天气环境之恶劣、工作条件之残酷、华工工资之微薄都使我们无法对他们的贡献低估。我对我们的美国华人后裔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因为他们的祖先们曾为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所做出了贡献。
查古以知今
美国的第一条铁路从旧金山到那不勒斯加州的奥马哈城,1869年完成;第二条铁路从堪萨斯到新墨西哥,1882年完成;第三条铁路从洛杉矶到新奥尔良,1883年完成。此外,圣地亚哥铁路於1919年完成。铁路完成后,华工们有的到矿上做苦力,有的去做季节农场工、有的做了建筑工或者洗衣工。在洛杉矶,他们大多集居在现在的Downtown一带,并逐步在那里形成了现在的唐人街。
19世纪50年代起到20世纪初,就在现在的洛杉矶汽车总站“Union
Station”的位置上(现在的唐人街附近)住着一万名华工,当时,那地方被称为“中国贫民窟”。住在那一带的一万名华工都来自中国广东,他们的命运甚至不如早年的南方黑奴,因为早年的南方黑奴起码可以有自己的女人,可以成家,还可以有自己的孩子,这些广东农民却只能做苦力。他们不会说英文、没有女人、不得成家、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没有死后的葬身之地。
本来这段历史早已被人忘记,直到前年洛杉矶金线火车线路开发时挖出了108具华工尸骨,早期华人在美的历史和他们的命运才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皑皑白骨和錚錚史料告诉人们,他们的亲人无权也无钱将他们埋进公墓,只好就近将他们埋在无主的荒地中。现如今,那里架设了金线地铁,他们也便没有了沉睡百年的藏身之地。同样没有藏身之地的,是历史的真实。
历史的真实是,在美国发展如饥似渴地需要廉价劳动力的时期,这些可怜的华工们挺身而出,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们却被认为是抢了美国工人饭碗的一批另类。历史这样记载着:1871年10月24日,500名美国白人冲进洛杉矶的唐人街,抢劫了住在那里的所有华人居民,杀死了19名华人(另有记载说是20至23名),这是美国西部史上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种族迫害,当时的东岸媒体称洛杉矶为“血染的伊甸园”。
对此,联邦政府是持容忍态度的,甚至纵容,否则,国会不会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单一族裔的立法,它禁止华人移民,尤其禁止华人女性入境,以防止华裔人口增长。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种族歧视法案。
任重而道远
我们说,从死无葬身之地的华工,到今日的赵小兰、李昌鈺、李政道、贝聿铭,我们走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然而,在学史而明智,查古以知今的今天,面对CNN的固若金汤,我们不得不说,尽管我们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但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