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腹”、“断奶”、“母性”

(2007-12-03 09:45:5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散文
“剖腹”、“断奶”、“母性”

 

乃枫

 

我曾为“处女膜再造”大放厥词,还为“女人的内裤”发过牢骚。不知道是世界进步了还是我落伍,天底下的事,搞不清楚的越来越多了。比如,女人的配偶,过去叫“男人”,后来叫“爱人”,有一段叫“丈夫”,今天的,统统叫“老公”。中间还有一段不伦不类,叫“先生”。再比如,“姑娘”、“媳妇”、“大嫂”,本来叫着挺顺口,但不知从什麼时候起规矩改了,凡是蹲着撒尿的,一律叫“女孩”。最奇怪,“女孩”要生孩子了,定好了日子去剖腹;喂奶的怕坏了体形,一剂中药给憋回去了。朗朗乾坤,咄咄怪事,我替男人叫苦,我为女人悲哀,甚至为那些从此没奶吃的孩子难过。

平心说,就算“处女膜再造”那样的闲事我可以不管,“女人的内裤”那样的牢骚也可以不发,但今天这个“剖腹”和“断奶”的事,打死我都不能不说。

先来说称谓。我们通常所说的“女人”其实是两个性的概念的综合体,一是“女性”、一是“母性”。前者属社会,后者属自然;属社会的,用以区别于男人,属自然的,则体现了动物的本能。因此,只有两者并存的,才可称作完整的“女人”,而若扔掉了它的自然属性,便只剩下一个手术台上解剖意义上的人了。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称谓,而称谓之所以为称谓者,暗喻着人的角色的不同和责任的大小。比如,人家称你作“姑娘”的时候,暗指你的天真烂漫、你的无忧无虑;人家称你作“媳妇”的时候,提醒了你,你有了另外一半,也许你还上有公婆(含父母),下有子女;当某人称你作“孩子他娘”的时候,你的责任便是两重的了,一是对那个“某人”的,一是对那个以你为“娘”的孩子的,等等、等等。因此,这些表面上听上去仅仅是称谓的词,实际上是你的提醒。久而久之,你体会角色,渐入佳境。千秋百代过后,称谓神圣起来,于是再作用于后来人,后来人再赋予称谓以新的生命,如此往复,良性循环。因此,我坚决反对放弃称谓的人文意义。

再来说“剖腹”。我们山东人过生日的时候向娘说的一句最直白的感恩的话是“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想那个“大命换小命”的时分,做女人的,以自己闯一次鬼门关的代价给了儿子(女儿)一条生命,我从不怀疑,除了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之外,那一刻蕴含了做母亲的多麼惊天动地的成就感。那一刻,女人的母性也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母体胎盘分泌的天然凝血素至今没有任何一种人工物质可以取代,谁敢动她的孩子一手指头,她会像任何一种母性动物一样,敢跟一百个人拼命。只有这样以石破天惊的方式将孩子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女人(因疾病而不能为者除外),当母亲才不会脸红!

现在说“断奶”。相传,包拯称他的嫂嫂为“嫂娘”,原因是他自幼丧母,吃过嫂嫂的奶。为此,他终生不忘嫂嫂的养育之恩。看来,母奶的社会价值形态并不亚于它的化学形态。

就化学形态而言,母奶内除了新生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还有若干种人工所至今不能取代的天然抗体。有科学认证,以母奶哺乳的婴儿,最初六个月无需看医生,更不必打针吃药。试想,这样的好东西不舍得给孩子,何必做母亲?最可悲,剥夺那个小生命这一权利的,仅仅是为了当个蹲着撒尿的“女孩”的体形?

母性属自然,它肩负着哺乳动物这一物种未来不至于灭绝起码一半以上的使命。而母性也属社会,它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运转的轴。如果说一个没有“父性”的男人像一匹不负责任的种马,因此而遭到人们的唾弃的话,那麼,一个没有“母性”的“女人”,便只能是个生殖器官不同于男人的另一种人,并因此而令人望而生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风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