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美国人的葬礼
美国的葬礼一般在教堂或是殡仪馆的礼堂举行。摆放在礼堂前面的棺木,一般是敞开着的。死者穿的是常人的衣服,双手自然交叉,搭放腹部。
来宾按亲疏先后,向其它来宾讲话。讲话的内容,多半赞扬死者生平,其中相当不乏深刻的幽默,间或还会听到一些并不过分的笑声。讲话后,来宾依然按亲疏先后经过棺木,向遗体告别。告别过的人,再向恭候在一边的家属致意。致意一般都是无言的拥抱,最多在拥抱的时候努力拍拍对方的肩背,一切尽在无言之中。整个过程,一般没有哭泣,各别有的,也是脸上流着泪,嘴上挂着笑。接下来,来宾和苦主都各自回家,后事由殡仪馆全权料理。
在美国,葬礼的仪式,是一次庆祝生命的仪式(A Celebration of Life),每参加一次,便多一分活的信心。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习俗有很大的改变,不过,记忆中的那几次葬礼都还印像深刻。来宾一般是在火化场集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也相当隆重。死者穿的是专门“送老”的衣服,两只手,像立正一样端放在身体两边。铺在身子底下的,一般是黄色棉布或亮缎,脚上蹬一双锈了花的薄底布鞋。尤其那个“山”字形的垫脚的架子,最叫人看了于心不忍。来宾一般都大哭,大哭的程度依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越是亲近的越是哭得动情,轮到子女、配偶,一般都是嚎啕大哭(火化场一般都备有急救医生)。火化后,部分来宾是要跟车到山上去的。直到骨灰安葬之前,一般哭声不断。安葬后,苦主一般要款待来宾大吃一顿,以表示对来宾的谢意。
在中国,葬礼是一个送亲人上黄泉路的时刻,如何不叫人万念俱焚,每参加一次,便少一分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