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理财华人轶事独家专访年轻企业家丛广滋弄潮儿 |
分类: 杂文 |
-独家专访 年轻企业家丛广滋
乃枫
原载于《城市杂志周刊》
“弄潮儿”丛广滋(Elton
Chung)正值好年华,龙睛虎眼、一身帅气。他香港出生,十六岁上来美国,二十岁高中毕业,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应该说人生经历相对简单;五年前他开始做生意,到今年年满二十八岁的时候,这位眉清目秀、经历简单的“弄潮儿”名下已经在加拿大、纽约、洛杉矶、上海、香港、马来西亚、越南有了七家像模象样的公司;他的旗下,员工总数达到了一百多,他的身价也早已经过了美金五百万。
记者问他,何以如此年轻却如此大张旗鼓、大赚其钱?他没有像其它成功人士那样千篇一律地把功劳让给“运气”,他的答案是,他比别人更“勤奋”;问他未来有些什么打算,他也直言不讳,“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事”;再问他,“那么赚到多大的数目可以停手不赚了呢?”这位新时代的“弄潮儿”答案更是出语惊人,“等什么时候我的钱与比尔盖茨的一样多了,我就停手。”
好一个出语惊人的“弄潮儿”,三个答案掷地有声,竟没有一个落进传统生意人的窠臼。难怪采访开始还不到五分钟,记者便刨根问底欲罢不能了。
父母爱与父母训
顺着“弄潮儿”的三个答案理下去,也许更能理出头绪。果然,他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废话没有、干净利索,小伙子先从儿时说起。
他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他的父母对他们这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却百般呵护。然而,呵护并不等于溺爱,正所谓“该惯的惯,该管的管”,挨揍的时候并不不别家的孩子少多少。正因为如此,几乎是从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开始,他便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样最值钱的东西:父亲给他的是,“做男人的要有志气”,母亲教会儿子的是,“为人不能乱花钱”。
这两条是丛广滋的父母集半生经验的人生总结,凡是聪明人,都不应该把它们当作“耳旁风”。当然,聪明过人的丛广滋就更不会。不过,他的继承也不是照搬,最起码,他自己又在两条父母训的基础上加了一条,那就是“勤奋”。
凭着两条父母训和他自勉自励的“勤奋”,他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做父母的听了欣慰不已。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儿子在这三年里开足马力、三头并进,把人生凡是起步之前该做的事都做了。这里有一张他那一时期的作息时间表:
5:00am-起床
6:20am-8:30am-上课
8:45am-6:00p.m.-上班
6:20p.m.-10:00p.m.-上课
10:00p.m.-(其中大约一年)去他的餐馆收钱、打烊
这样的作息时间表对于那些自称“新新人类”的年轻人来说,无疑令他们痛不欲生,而对于那些只知道吹牛、喝酒、上床、上网的“超男”、“超女”们来说,他们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至于那些决心躺在父母身上打算把他们榨干、吃空的“前卫宝贝”们来说,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打算想过。
然而,关于这张作息时间表,丛广滋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最讨厌的就是睡觉。”坐在记者对面的年轻人皱起眉头。“一天就只有那么二十四个小时,一下子睡掉了八九个,实在是浪费。”
勤奋着与有心人
有人说,上帝是宽容的,因为他连懒惰都不惩罚;但上帝也是公平的,因为他起码不奖励懒惰,而只奖励勤奋。如此说,成功者们的成功与不成功者们的不成功,就都找到了出处。
丛广滋告诉记者,“从十六岁离开父母的那个时候起,我就没有再向父母要过一分钱。”难怪他不向父母要,原来是上帝偏要“奖励”他。
上面的时间表里说的“上班”,是他在大学读书期间从事的一份早9晚5的全职工作。地点是JP
Morgan
Chase银行,先是客户服务处的Teller,没多久,这位出类拔萃的勤奋者就被提升为该银行的投资顾问。时间表里的所谓“去餐馆收钱、打烊”,那是他同时期顺手牵羊的一次牛刀小试,与朋友合营了一家日式餐馆,一年之后见好就收,那是后话。
做了JP Morgan Chase银行投资顾问的丛广滋连续三年名列全国JP
Morgan系统的销售榜首,于是,他英俊潇洒的照片上了本行的宣传册,每年年底还捧回一个硕大的镀金奖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年轻的“勤奋者”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不过,这仅仅是人们看得见的表面,然而背地里、人们看不见的是,我们这位年轻的“勤奋者”同时还是一位“有心人”。
应该承认,但凡进了JP Morgan
Chase银行的,就是进了一块风水宝地,而能在这样的银行里做上榜首的,无疑又在风水宝地里占了一块“上风头”。什么叫上风头?上风头就是商业信息和人际关系。能看出这两点的,就是“有心人”。
“有心人”丛广滋经手的一共有两千个客户。这两千客户不是凡人,他们个个都是商场上的精英,或者说,未来的商场精英。也就是说,精英们虽然到银行来找钱,但他们个个肚子里都装有妙不可言的“想法”,而作为投资顾问的他虽然管的是借钱,可他想细心聆听的也正是精英们的那些“想法”如何妙不可言。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有心人”丛广滋渐渐也有了自己同样妙不可言的“想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高层开会,JP
Morgan本行系统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惟独只有他一张东方脸,也顶数他的地位最低。那次会议之后,他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一年一个奖杯,连抱三十个,他不怀疑自己有这个能力,不过那又如何?在一个白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庞大机器里,他这颗东方螺丝钉,再优秀也永远只能是颗优秀的螺丝钉。那次会议促使他下了决心,终于把他萌动已久的“想法”付诸为行动。
一条龙与迭瓦式
上面说的开餐馆,是他大学期间的牛刀小试;而能开则开,不能开则关也是他的一份审时度势的智慧。
谢绝了JP
Morgan的一再挽留(负责人对他说,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回来,你的位置,还会给你保留),丛广滋的眼睛瞄向了他“觊觎”已久的时装,而就时装系列,他选中了“牛仔”。不过,别人嚼过的馍,他无心再嚼,他在牛仔系列里,选中了特大号与特小号。没多久,纽约街头,一家专营特大或特小号的SPEC店便应运而生。一个点上的成功不能使他满足,于是如法炮制、遍地开花,不久,加拿大、洛杉矶、上海、越南、马来西亚就都有了SPEC的店和他们的加工厂。
“整个牛仔系列,我们SPEC除了不种棉花之外,其余的面面俱到。我们这样的模式叫做‘一条龙’”。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大约都懂得“运动中发展、发展中运动”的道理。这道理在丛广滋嘴里叫做“迭瓦式发展”,既不等前一个项目走向巅峰,后一个项目就已经开始启动,像屋顶的瓦片那样。就在他的牛仔系列紧锣密鼓地向前发展的时候,他的另一个项目-ATL
Freight国际货运公司就已经在按部就班的筹划中了。国际货运刚上轨道,他又启动了国际物流,既ATL
Logistics国际物流公司。
值得一提的还是他的“一条龙”,从产品跨出生产国生产厂的生产车间大门的那一分钟起,直到消费国某地某店某部门的柜台上,大到电视机、组合家具,小到DVD机,电动玩具,通通无一例外,一应运输、仓储、分发,全盘实施“一条龙”服务,这是他的看家本领。
正像旋转中的陀螺必须不断加力抽打才能使其维持旋转的道理一样,就在他从SPEC的努力中抽出手来发展ATL货运和ATL物流公司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回过头来给他的旋转中的SPEC再加上快马一鞭-他以“迭瓦式”节奏又为它开发了一个“古中国”系列(Vintage
China)。这个系列的注册堪称杰作,上下五千年、前后二十朝,有多少故事、多少人物可以拿来运作?更不要说他与此同步在香港开发的卡拉OK事业,标志着我们这位难以安分守己的“弄潮儿”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发起进军的步伐已经迈出。
评价与定位
在记者问到如何评价自我的时候,年轻人认真想了一会儿。“我的开始基本上是成功的。”他这样说,“但我的特点是不轻易满足,属于我的机会我不会放过,不属于我的,我也会去努力争取。”
所言不虚,这位年轻的“弄潮儿”五年来非同凡响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对于记者接下来提出的为自己做个恰当定位的要求,他似乎有些为难。想说“事业型”,却又不想否定自己身上的“家庭型”因素,想说“攻击型”,又概括不了他在思想层面的“思考型”特征。为难之际,记者提议放弃。
他告诉记者,对于个人生活,他似乎也比传统的老一代企业家更懂得其中的内容。如今,他在新泽西、洛杉矶,乃至香港,都各有自己的一幢房子。“不是狡兔三窟,我是为跑来跑去行动方便。”他端起肩膀笑笑,竟有几分幽默。
他告诉记者,“别看我有那么多房子,但我却没有人人都有的储蓄账户。”这话听来似乎新鲜,但他向记者保证绝无虚言。灵机一动,记者想起上面问到的“定位”,不如用以下的对话结束此文更能一举两得。
“那你赚的钱都哪里去了?”记者问。
“投资。”
“投资再赚的呢?”
“再投?”
“再赚的呢?”
“还是投啊。”
“你这样无休无止地投下去,有没有个可以停手的时候?”
“等什么时候我的钱与比尔盖茨的一样多了,我就停手。”
大凡称得上“弄潮儿”的,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这位新时代的“弄潮儿”,他的最大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敢想、敢作,更敢直言不讳。
图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