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乃枫
算不算生命
记者:那可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好光景。但我不明白,既然这么好,那为什么还会遭到非议?
梁宏博士:说非议其实并不全面,它像当年麻醉药刚问世的时候一样,涉及许多观念问题,今天涉及的主要还是人们对生命的不同认知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早期冷冻胚胎究竟能不能算生命?
支持这项研究的人认为,早期冷冻胚胎不能算是生命,因为就目前人类科学的认知水平而言,称得上生命的生命是不可以冷冻后而又解冻复生的。而反对的人认为,只要是胚胎,不管是否冷冻,就是生命,只要是生命,就应该有它生存的权利,因为生命在卵子授精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还有一部分人的看法似乎相对折中一些。他们认为,生命有两种形式,即“广义生命”与“狭义生命”。因此,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将两个生命的定义区别开来。鉴于这样的出发点,他们主张,这项研究必须在卵子授精后的最初十四天内进行。
记者:什么叫“广义生命”?什么叫“狭义生命”?您说的这十四天又是怎么回事?
梁宏博士:简单说,一棵树、一根草,都是生命。连你家里门前台阶上生的苔藓,也都同样是生命。这是广义的。狭义生命的定义是指比较高级一些的脊椎动物,是它们在形成大多数人肉眼可见的生命形体以后的生命。至于十四天,那是指人类胚胎在完成最初十四天的细胞分裂之后,将开始逐步发育,开始形成脊椎和神经系统。
记者:这么复杂!
梁宏博士:因此,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医学科学领域里的问题,但实际上,它涉及了太多方面。比如,社会的道德伦理、宗教的基本教义,等等,更不要说,各政治利益团体与经济利益集团也不可能不拿它来做些文章。
未来的前景
记者:那么,这些胚胎当初是怎么来的呢?
梁宏博士:大多数是支持这项研究的夫妇们捐赠的。
记者:那么,如果今天这项研究停下来,这些胚胎将何去何从呢?
梁宏博士:一部分可以“领养”。
记者:胚胎怎么领养?
梁宏博士:就是把它们植入要求生养但由于某种原因暂时不能如愿的妇女们的子宫内,在那里发育成胎儿。接下来的,就不用我说了。不过,捐赠夫妇是否同意别人“领养”他们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记者:还有一部分呢?
梁宏博士:据说,其中有的已经发生了变异,但不管怎么说,钱没有了,要么就此扔掉,要么永远冷冻下去。
记者:那么说,这项研究不就停下来了?
梁宏博士:是的。要知道,这是一项开支极其庞大的研究,除非联邦政府出资,恐怕没有哪个机构能出得起。当然了,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个人如果愿意出钱最好,否则,这事只能停下来。
记者:那么说,人类如此一场伟大的医学革命就这样半途而废了?
梁宏博士:那不会。你的研究停了,别人的不会。
记者;那么,将来最终突破的历史就得由别人来写了?
梁宏博士:是呀,要不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的布什总统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刚刚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