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装周10周年系列访谈,纪念北京服装学院建院20周年(附图)1

(2006-12-10 02:05:21)
分类: Wendy的天桥风云

时装周10周年系列访谈,纪念北京服装学院建院20周年

 北京服装学院党支部书记、教师设计师及著名摄影师娟子等作客腾讯女性

 *畅谈中国时尚20*

【主持人】: 亲爱的QQ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作客腾讯女性频道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系列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老师,大家都和很熟悉,就是娟子老师。还有一位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书记王琪老师。这位大家很了解,就是设计师、也是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邹游和一萍。

【主持人】: 昨天进行了一场发布会,就是关于北京服装学院20周年的一场发布会。两位设计师先说一说,现在的心情和昨天晚上心情。

 【一萍】: 昨天我既没有看到开场,也没有看到邹游老师的压轴。因为我是第一个出场,中间有一小部分还出来看了一下,但是在很多人墙的外面看到的。

 【娟子】: 昨天一萍老师打扮的特别像一个明星,我第一次没有看到她的脸,我还想这个明星是谁,打扮的很帅气,特时髦、戴一个小手套,特别打眼。他们没有看到开演,但整个过程都看到了。

 【王琪】: 我也没有,因为开始了以后还有很多嘉宾在外面,我是负责把他们带进来的。

 【娟子】: 昨天还害怕,因为昨天超员了,他就特别害怕出什么问题。我当时比较冷静一点,就东张西张的看了一下,所以这些情况我都比较了解。(笑)

 【主持人】: 时装周是15开始,一直到昨天,现场气氛特别好,因为有很多学生,掌声也是最多,几乎不停,甚至有掌声、喊叫声。

 【娟子】: 而且鲜花最多。(笑)

 【主持人】: 这个气氛跟时装周一些设计师的专场发布还一样,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王琪】: 作为学校里集体老师的发布会,可能还是第一次,对我们的挑战也很大,中间有几十位老师,有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元素。我们觉得也是为时装周作出了贡献,除了有品牌的发布以外,也有设计师了发布。

 【娟子】: 院校老师的发布,在时装周上这样大型的发布还是第一次。

 【主持人】: 我们这个发布会跟设计师的专场发布有哪些不同?

【邹游】: 刚才我们谈的那么热烈,其实是反应了一种期待,期待折射出来的是对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或者是服装设计走向的一种关注,不管是媒体还是专业人士。作为院校,其中有一种职责就是要把一种观念呈现出来。我们北京服装学院的这次举动,其实是承载着很强的责任感或者是作为院校站在教育角度的一种思考。我们老师都非常有激情,关于不同,我们没有基于品牌或者是对市场的考量,没有更多市场方面的限制。我们做的时候更纯粹的是一种对设计的领悟,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还有一个,我们的风格完全不同。看别的设计师的风格可能一种,而我们这个就不一样。我一出来是淡淡、沉静的东西。每个老师对自我的理解完全不同,很丰富。这两点是一个最大的区别。

【主持人】: 这可能也是掌声不断的原因,这个还没有回味完,那个惊喜又出来了。一共是20个老师?

 【王琪】: 19个老师,20个系列。

 【一萍】: 如果把郭老师算两个系列的话,可能是21个系列。邹游老师说的特别对,跟企业不同,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不同。我们是院校派,好像跟设计、生活有一点远,但是从设计角度来讲,对设计的方向和探索性的东西,是反馈在生活当中、企业,反馈到大众消费,一定要有一种稍微的超前的实验性的探索方面的,这是我们院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就好象是做研究一样,我们这种研究一定会反馈到生活当中。时尚的形成非常复杂,并不是一个单线的,并不是某一个定位的东西,而是有各种文化、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变化的综合统一。我们北京服装学院的21个系列,就是提供了各种多元,包括给同行的一种交流,可能会形成很多的闪光点。

【王琪】: 企业对我们这场发布会也很关注。 

 【主持人】: 娟子老师就像是探视的。

 【娟子】: 对。

 【邹游】: 她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我们这次聚集了很多娟子这样的大设计师,这次呈现了很多观念和表演。娟子的这次画社,看到的人都非常惊喜,因为她我们的很多概念完整的,而且很完美的呈现出来了。其实秀场就是一瞬间,而她把这些东西都留下来。

【主持人】: 昨天我进去的时候拿了一本,吃饭的时候就放在别的地方了。再进去的时候,我就坐在台阶上了,也不想走了,这个台阶也是不容易得到了。金名也是前面拍照,跟我关系比较好,我说你一定赶快跟我要一本。没办法,好不容易才要到。刚才说到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冲击力和元素,包括各种艺术、形式。还有一个就是艺术性和多元性。这两点娟子老师在拍摄过程当中可能特别过瘾。

【娟子】: 过瘾是过瘾,更多的是压力。当时我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挺犯低估,这个肯定是义不容辞,因为是我的母校,而且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活动,我觉得我应该亲尽全力去做。但也很有压力,这些老师要不然是我的老师,要不然是的同学,要不然就是朋友,大家对你的期望值很高。另外一点,我自己的责任感也在这里。还有一点,每一个老师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自己对于影像、最后呈现的面貌,他心里有一个想法,但是我们要做这样一本书,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又要把这种多元性表现出来,同时又浮现在整体的书里面,还要有学院、艺术、先锋的概念在里面。当时让我觉得很兴奋,又是挑战,同时又很有压力,是很难做的一件事情。很难做到让我们自己也满意,也让北服那边满意。

王琪】: 我们很满意。

时装周10周年系列访谈,纪念北京服装学院建院20周年(附图)1

        左起:王琪老师、娟子老师、邹游老师、一萍老师

时装周10周年系列访谈,纪念北京服装学院建院20周年(附图)1

 

时装周10周年系列访谈,纪念北京服装学院建院20周年(附图)1

文章引用自:http://lady.qq.com/zt/2006/bict/bict.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