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

标签:
骑行围棋读书笔记 |
分类: 心经 |

一堆笔中,最老的,是投笔从戎前的“英雄笔”;最年轻的,是山头营盘当家之际的“派克笔”。英雄笔,全无年轻时的捏握质感,纸上奋笔疾书的澎湃,已荡然无存,橡胶储胆有些粘连,只是暗淡的笔尖,还有一点当年的锐利,可惜当今廉价的签字笔大行其道,英雄笔已无英雄用武之地了。“派克笔”仍沉甸甸的,注射器式内胆,做工精良,推拉阻力适当,黝黑的笔身一如当年的“不怒自威”,笔尖划过纸上,犹闻唰唰,显得意气风发。宝笔不老,余留些许霸气。
抛开英雄派克的表象,探究笔论,原甚于论剑,大约说来,与王国维学问三境界相仿。书圣王羲之重功用,有论在先:“以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大诗人陆游以为“进行角色快的就是好笔”:“入手即熟,作万字不少败,莫能及者。”一代通才苏轼则更上一层楼,强调手中笔不如心中有笔:“制笔有三十年前意味,使人作字,不知有笔”。仔细想来,正合当今之势——随着电脑的普及,手中无笔之外,心中大约笔我两忘了。
当年曾有“一支笔”的山东烟,而立至不惑之间运笔,常用“一支笔”相佐,吞云吐雾之际,觉文思泉涌,以为天下绝配。可惜戒烟日久,宝笔闲赋匣中,不复当年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