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2009-02-27 19:59:22)
标签:

雪花

月亮

雪景

小沈阳

春晚

躲猫猫

瞎子摸鱼

钓鱼岛

圆明园

分类: 打黑

 1.六棱柱状雪花
这是雪晶最为基本的形状。类似这样的雪晶个头通常很小,极少能够用肉眼进行观察。六棱柱状雪晶是绝大多数雪花开始时的样子,之后才是从6个角长出“枝杈”,形成更为精细的结构。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2.普通棱柱状雪花
这与上一种类型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表面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凹痕和褶皱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3.星盘状雪花
这种薄薄的盘状雪晶拥有6个宽大的“枝干”,形成与星星类似的形状。它的表面经常装饰着极为精细的对称性花纹。盘状雪花在气温接近零下2摄氏度或者接近零下15摄氏度时形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雪花类型。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4.扇盘状雪花
这也是一种星盘状雪晶,所不同的是,在邻近的棱柱表面之间长有与众不同的指向边角的脊。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5.树枝星状雪花
这种外形的雪晶个头很大,直径通常可达到2到4毫米,可以很容易用肉眼观察。它们是所有雪晶类型中最受欢迎的,每逢节假日,我们便可在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上看到它们的身影。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6.树枝星状雪花
这种树枝星状雪晶的枝干生有大量边枝,看起来很像蕨类植物。它们是所有雪晶中个头最大的,经常是带着直径达5毫米或者更大的身躯降落地面。尽管是个“大块头”,但它们只是单一的冰晶——水分子首尾相连而成。滑雪时“捕获”你膝盖的粉末状雪就是由这种雪晶构成的。它们通常很薄很轻。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7.空心柱状雪花
这是一个六角形柱体,两端拥有锥状中空结构。空心柱状雪晶个头很小,需要使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空心。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8.针状雪花
针状雪晶是一种身材“苗条”的柱体,在大约零下5摄氏度时形成。如果飘落在袖子上,你很有可能将它们误认为白头发。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雪晶形状便会从薄而扁平的盘状变成细长的针状,这也是它们最为奇妙的一个所在。至于为什么会上演这种变化,仍旧是科学界尚未揭开的一个谜团。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9.冠柱状雪花
这种雪晶首先长成短而粗的柱状,而后被吹进云层的一个区域并在那里变成盘状。最后,两个薄薄的盘状晶体在一个冰柱的两端生长,形成图片所示的冠柱状。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10.罕见的12条枝杈雪花
这种雪花实际是由两片雪花组合而成的,其中一片相对另一片进行了30度旋转。类似这样的雪花非常罕见。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11.三角晶状雪花
在温度接近零下2摄氏度时,雪盘“生长”成被截去尖角的三角形,此时,图片中的雪晶就形成了。三角晶状雪晶同样非常罕见。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12.霜晶状雪花
云是由无数小水滴构成的,有时候,这些小水滴与雪晶发生碰撞并最终粘在一起。这种冻结的水滴被称之为霜。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雪花形状与温度、湿度关系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通过在可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培育雪花,科学家发现雪花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湿度。这张图片展示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形状。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世界上的雪花类型可谓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型的雪花都拥有非常特殊的内部结构。下面这些图片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利伯布莱切特(Kenneth Libbrecht)利用特制的雪花显微照相机拍摄的,展示的是在安大略北部地区、阿拉斯加州、佛蒙特州、密歇根州上半岛以及加州内华达山脉地区飘落的雪花。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显微实拍绝美雪花世界

 

 

 

数学家用计算机“制造”逼真雪花

--------------------------------------------------------------------------------

2005年1月20日 华声报讯:一位美国数学家日前用计算机程序制作的室内雪花,与自然界美丽的不规则雪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天空中飘下来的雪花具有不规则的碎片形状,不规则碎片是指不能被标准几何学所定义或描述的几何形状,在数学研究中,它主要用于针对天然不规则模型和结构的计算机模型制作中。
   
    CliffReiter是费城拉斐特学院的一位数学家,他设计的计算机模拟程序所制作的雪花有着经典的雪花树枝状结晶形状,即六个中心枝干和枝干上繁生的菱形状树叶。
   
    据科学时报报道,Reiter说,目前有好几种模拟雪花形成的数学模式,但绝大多数模式含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微分方程。他认为应该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来描述雪花的形成,他说:“我还没有看到有审美快感的模式。”因此,Reiter就尝试用一种名为“细胞自动机”的数学过程来制作雪花。细胞自动机基于这样一种简单的规则,即当一个系统被反复使用时,它会产生出极为复杂的形状。与描绘整个雪花的微分方程不同,细胞自动机只触接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并描述这部分与其它已有部分的关系。
   
    20年前,英国数学家Stephen Wolfram再次点燃了人们对细胞自动机的兴趣。Reiter说他的雪花自动机是在Wolfram成就上的一个进步,因为这个程序只用两个参数就能产生出极为逼真的雪花。他的研究工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混沌、孤立子和不规则碎片形》期刊上。
   
    Reiter并不清楚他的模式是否有助于解释真实雪花的形成过程,但他正努力设计能够产生立体雪花的三维细胞自动机。这种数学模式可应用于其它领域,物理学家们目前是用纳维—斯托克司方程描述液体的流动,Reiter期望在流体力学中看到类似的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