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个满月特写"表达残奥会闭幕十分圆满

(2008-09-17 22:04:30)
标签:

残奥会

月球大使馆

月球土地

月亮

克雷文

张艺谋

杂谈

   奥运会精彩刺激,残奥会震撼心灵

   17日晚,残奥会闭幕式以"A letter to the future"为主线,结尾出现十次满月特写,表达出2008年北京残奥会十分圆满闭幕.克雷文盛赞北京残奥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号召全世界向中国学习.克雷文说中文"关键词,赢得掌声不断.

     中秋刚刚过,来自全世界147个国家的4000多名运动员,再看到月亮,内心的感觉会与以往大不同.

    张艺谋和克雷文都是月球土地和LUCY钻石的拥有者.

 

 

                        专访张艺谋:四个开闭幕式创造全新“艺术语言”
2008年09月17日 21:45: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奥运专电 四个开闭幕式创造全新“艺术语言”--专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

    记者汪涌 刘阳

    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前,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张艺谋回忆自己执导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时,在感恩的同时,也骄傲地表示,这四个开闭幕式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

    新华社记者(以下简称“记”):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什么?在直抒胸臆方面,与前三个开闭幕式有何不同?

    张艺谋(以下简称“张”):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是“面向未来”这个主题的载体。主创团队一年前就定下了展现宇宙生命的开幕式的主题,而闭幕式面向未来的主题与之一气呵成,对残疾人运动员更有意义。奥运会的开幕式以29个大脚印开始,并且以画轴贯穿仪式全过程,而残奥会闭幕式则是以“一封信”作为展开主题。无论是画轴还是信,在以往的大型活动中,这种关注人类、关注文化内涵的理念并不多见,脱离了原有的大型晚会的套路。

    记: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信”,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里还有哪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内容?

    张:具有这样文化元素的细节有很多,比如“鸟巢”上空将有60多万片“红叶”飘落,营造了“红叶漫天”的情境,体现了人、生命、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此外,中秋刚过,闭幕式上也会出现一轮“明月”,这样的符号是选在闭幕式快结束的时候出现,体现离情相思,也与“信”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在前三个开闭幕式上广泛使用的烟花今晚也再出新意,造型是中英文“未来”的烟花将展现给大家,与开幕式相呼应。

    记:作为观众,开幕式的最大谜面是如何点燃火炬,闭幕式的一大亮点就是熄灭火炬这一环节。残奥会闭幕式熄灭火炬这个环节的创意是什么?

    张:历届奥运会、残奥会的火炬熄灭环节都很难进行延展性表演,比如,雅典奥运会的圣火就是靠一个小孩“吹灭”的,历时5秒。我们把北京残奥会的圣火熄灭作为“奥运时间”的一个真正的结束。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可能无法再看到北京再次举办奥运会了,此情此景不再重现,所以我们对这一环节格外下工夫。北京残奥会的火炬是缓缓熄灭的,配合儿童与圣火交流的手语,历时将达到50秒,此外,大家所熟悉的“千手观音”的表演经过创新后,也将作为圣火熄灭的延续性节目,从视觉上极大满足观众的需求。

    记:历届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总是力求推陈出新,创造历史,您个人认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有哪些画面可以载入历史?

    张:创作永无止境,每个导演都会在开闭幕式上寻找自己的“招数”。但是真正做到承载思想、推陈出新真的非常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会场中间出现一片水,这个创意非常好,给我们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四个开闭幕式都需要承载一些理念、思想和内涵,但是单纯回到创作的理念,就要看导演用什么“招数”吸引观众了。我们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脚印”、倒计时“击缶”,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记忆之树”,残奥会开幕式的“白玉盘”都是我们独有的“艺术语言”。

    每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有展现“奥运五环”的规定动作,各国艺术家们在这一个规定动作的创作上很较劲。雅典奥运会的五环是从水中升起的,悉尼奥运会是用马队排列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则是“繁星”组成的五环缓缓升到墨蓝色的夜空中。

    我们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两个火炬点燃环节,也很有创意。奥运会主火炬点燃的创意,采用了“画卷”体系,展现了圣火在希腊点燃、在全球、全国传递精彩瞬间的画面,这在原先的28届奥运会中都是不曾有过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主火炬则是采用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依靠手臂攀爬点燃的,这些都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原创,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

    记:您在开闭幕式上最难忘和感动的是什么?

    张:一共有4万多名演职人员参加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四个开闭幕式的演出,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演职人员的忘我努力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那些来自部队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们,他们是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勤奋是我在拍电影经历中从未遇到的。还有像河南塔沟少林武校这样一个民营学校,派出了500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四个仪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他们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都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参与中国和世界这一伟大的盛典而自豪。有不少替补演员,因为各种原因,到最后都没获得站在舞台上的机会,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北京奥组委在残奥会闭幕前,为所有参与这些工作的人员专门制作了志愿者证书,表达感谢之情。我想,这也是大家最值得纪念的礼物。

    在北京残奥会闭幕前,我还要感谢所有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在比赛中呈现出的伟大的精神力量常常让我们热泪盈眶,使我们感受到“生命、阳光、自强、快乐”这些词汇的真正意义。他们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好人一生平安”。

    辉煌已成昨天,生活还要继续。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未来”。让我们共同面对未来。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专访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奥运专电 题:《给未来的信》――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专访

    记者  汪涌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举行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全面阐释了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新华社记者: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为何选择《给未来的信》作为整个节目的名称?

    张继钢:闭幕式整个晚上都在“写”这封信。无论是唱的歌,跳的舞,都是围绕这一主轴进行。在艺术手法上,我们选择用童话般的风格来表现,这是因为闭幕式同残奥会开幕式是一个整体,开幕式也是童话风格。

    《给未来的信》文艺表演是一部运用现代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由2000余名演员与全场观众、运动员共同完成的,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六个章节以《给未来的信》作为整体结构,体现自然、纯净、亲切、温暖的艺术风格,结合绘画与雕塑艺术的视觉语言,书写残健同行、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以此表现出向着最美好的梦想奔跑,永不放弃的主题。

    文艺表演以北京的香山红叶作为艺术形象贯穿始终,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在《给未来的信》中,向全世界残疾人朋友们送去中国人民最诚挚的祝福:自强不息,收获幸福。

    新华社记者:奥运会开幕式选择了画卷,闭幕式选择了记忆之树,残奥会开幕式选择了白玉盘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残奥会闭幕式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张继钢:具体的载体就是"明信片",大型的纪实性艺术行为。专门为9月17日晚的北京残奥会闭幕式设计的绝版明信片,也是孤版。邮戳也是专门为这一天设计的,发出的地址是"鸟巢"。观众17日晚走进"鸟巢",就会发现有不少的邮筒在场内,“邮递员”把观众们写上寄语的明信片收回,放到邮筒中,邮政部门将在节目结束后,接收全部邮件,并将在18日正式投递。这个创意,显示我们不是空洞的创意,而是附载了实际的内容,写给当世的纪念,一种寄托,一种祝福,给明天、给未来。

    新华社记者:《给未来的信》中鲜花绽放的"草坪"的创意过程是怎样的?

    张继钢:这是我们这个团队交出的最后一份答卷。创意在一年多前确定。我们在残奥会闭幕式上一直在考虑,如何充分将"鸟巢"这种气势恢弘的建筑的各种重要元素融入开闭幕式中。从"鸟巢"顶上燃放焰火的效果,到李宁点燃奥运会主火炬塔时使用的"鸟巢"顶部的"碗边",再到"鸟巢"内的巨大"草坪"。当我们最初出现"草坪"这一灵感时,相当的激动。我曾经在欧洲出访演出时,在比利时的一个城市广场,目睹过这样一幕,广场摆满了鲜花,旁边有音乐家在演奏交响乐,四周许多人在露天咖啡馆惬意地喝着咖啡聊着天。这一个场景,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

    一大片草坪上鲜花绽放的场面很动人。我们的草坪上,像魔术一样,层林尽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作为大型广场艺术表演来说,一定要有视觉上带来震撼的奇观。

    新华社记者:在闭幕式上,香山红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样创意的目的是什么?

    张继钢:香山红叶是北京的象征之一。香山红叶以其优美的造型、斑斓的色彩闻名。黄桷树是香山品种最多的红叶树种,栽种历史悠久。在《香山红叶》章节中,红叶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我们从"鸟巢"顶部撒下60多万片红叶,持续5分钟时间,不间断飘洒,形成艺术景观,蕴含着深情、祝福和祈盼,代表着中国人民及北京人民,对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

    60多万片香山红叶,我们都是选用环保材料制成,经过了多次试验,整体效果令人满意。

    新华社记者:奥运会闭幕式上用卷画轴的方式熄灭圣火的创意十分感人,残奥会圣火熄灭的方式有什么创意?

    张继钢:残奥会圣火熄灭原来的方案是让一位盲人熄灭圣火,表现"光明永在心间"的意境。这个创意一直坚挺到闭幕式前十余天,但随着残奥会的进程,随着我们对残奥会精神的理解的深入,我们感到这个熄灭圣火的时刻并不仅仅标志着残奥会的落幕,而是整个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画上一个句号,七年精心准备"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圆满地结束。因此,残奥会圣火的熄灭不同于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圣火熄灭,意义更为特别。

    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究,最后商定选择了新的圣火熄灭方式替代十几天前还在准备的那一个方案。现在是选择一位聋人小女孩用手语的方式,在与圣火交流的过程中,圣火缓缓熄灭。

    新华社记者:承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四个仪式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这一光荣的任务即将在9月17日画上句号,如何评价这一特殊的经历?

    张继钢:我个人这两年多的时间,虽然很累,但收获丰硕。以前不熟悉张艺谋,而这次张艺谋在我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团队中作为带头人,带领我、陈维亚、蔡国强等艺术家,这样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如此密切的合作,本身就是巨大的收获。

    我们共同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任务的那种责任感,进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艺术探索,通过奥运会开闭幕式表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和灿烂,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而通过残奥会开闭幕式,我们则展示了人性的光辉。这四个仪式完整地展示了当代的中国,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很辉煌。

    新华社记者:奥运会和残奥会四个仪式有哪些亮点让你自己难以忘怀?

    张继钢:奥运会开幕式上就有不少令人难以忘怀的创意。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上万名运动员们共同完成的那幅画卷,色彩斑斓。“击缶”的倒计时方式、焰火“大脚印”;闭幕式上的"记忆之树";残奥会开幕式“白玉盘”主舞台上翻动的"四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聋人手语舞蹈《星星你好》、残奥会闭幕式上的"草坪"和“红叶”等,都是我们的得意之作。

    应当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家们在体育场内“制造”的“爱琴海”,那种高水平的构思真是不太容易“对付”。

    不过,我们的"草坪"、童话、LED、白玉盘、记忆之树、焰火等,从空中到地面,从创意到实践,也占领了不少制高点,我想,这也给未来承担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艺术家们留下了不小的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