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养节目"上的眼泪打动了谁?

(2007-08-05 15:18:51)
标签:

时事评论

月球大使馆

李捷

包养

情感龙门阵

一虎一夕谈

小若

 匆匆过客 在《关于"包养"您的观点在这里吗?》 发表:2007-08-05 10:51:56
 

    偶尔在电视上面看到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的题目,所以停留了几分钟,随后即发生激烈的争论,觉得比较好笑。“主持人怎么可以这样?”真是没素质,他们谁也不敢把你留在台上拉,真是一群垃圾!!单从主持那场节目来看,我觉得有两个赢者,一个是你一个是小若,而主持和嘉宾呢?我觉得他们太弱智拉!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骂人的意思啊?哈哈小若的眼泪也不知道是博得哪些认得同情啊?我只是觉得可悲!女人的眼泪有那么值钱吗?放在几十年前,日本和八国联军一起侵略中国时,你流几滴眼泪别人就不侵略了吗?南京大屠杀就没有了吗?那时有几个中国人流过眼泪来的。总之:


    1。小若的眼泪博得了嘉宾和一部分观众的同情/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同情她什么?同情她的眼泪还是同情她做的这件事情?如果同情她的眼泪,我建议你在那时也应该痛哭,不行的话再给他们跪下,看他们什么反应。如果是同情她做的这件事情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当小若的经纪人。

 

    2.你的强势的攻击力为你赢的了掌声也为你带来抵制的声音,你给中国的面子文化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嘉宾无奈的退场,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的无能!主持请你下场,那也显示出编导的以及电台的一种规则,“我的地盘我做主!无耻的媒体!”另外,你的知名度大大的上升!对你来讲也不是一件坏事。

 

    3.嘉宾及主持的立场不坚定,可以说是没有立场,请他们来是干什么来拉?是来开辩论会的吗?还是来开讨论会的?还是来炮轰你来的?还是同情流眼泪的17岁的寻求包养的小女生来的?晕!!我是第二次看到过这种场景拉!“尊老爱幼”我觉得这四个字应该有人拿出来好好的讨论一下了。我们应该尊敬什么样的老人爱护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同情什么样的弱者?难道是老人我们就要尊敬吗?不管这个老人做了什么事情吗?是小孩我们就应该一味的迁就吗?难道流眼泪的就是弱者吗?真是搞不懂/现在的社会是怎么拉?


    写了这么多罗罗嗦嗦,接了几个电话把我的思路也乱了,就写这么些拉/当是观后感拉,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还有就是假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呢?大家会怎样想呢?我觉得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炒作拉/只要他不违法/什么样的炒作模式都可以运作的/那只有佩服这个人的天才想法拉//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见解//

 

[匿名] FRANCIUM 在《南京女大学生公开寻包养每月4000元》 发表:2007-08-05 02:19:06

     曾因电视片段而关注此事,但遗憾两次都只看到尾巴,未曾完整。后常常赴此博客关注此事,发现网友议论颇多。对李捷先生,显然漫骂多于赞成。细读各类留言,感情发泄篇多于理性阐述篇,然而其中还是有几篇好文章。

    对于赞成李先生做法的人,钦佩其勇气,在如此多不堪的言辞压力之下不怕惹麻烦。对于反对李先生的人,也在试图找寻漫骂的理由,发现,很多人不同意小R的观点,也不赞成李先生的做法。然,清晰表述的人不多(对不住,可能会惹麻烦)。
自己的思考问题:

(1)小R17岁,按HAVIGHURST分类处青年期,但即将跨入成年早期。她的同龄人应该多数在学校,他们这些人的想法是什么?显然,小R的想法具有某些典型性,按李先生的话——标本,代表了与她类似的一群人的想法,这群人在整个同龄人口中所占比例与前几年(或前几十年)类似情况相比,显然有很大上升,且敢于公开发表这样的信息。这暗示了一种价值体系的变化,而这种价值变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一种折射。

(2)价值观的多元化并不是坏事,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莫尔的《乌托邦》,展示了一种令人绝望的无趣。然而,此时此地,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的主流价值观。这是一种责任。在这个事件中,媒体扮演了什么角色?李先生扮演了什么角色?嘉宾们代表的人群又有什么样的责任和技巧?

(3)对主持人的评价,已有很好的文章给予中肯的评价,希望现在的主持人加强学习,提高主持需要的文化功底和控制能力。曾经看过《波士堂》中曹启泰先生对嘉宾老板发出不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言论时,巧妙但及时斩断其话语的情形。对于节目的主创人员,希望不要象某些大台热衷于制造品味不高的“一夜成名”的神话愚弄大众,误导青少年。媒体应该承担起宣传主流价值观的责任!

(4)嘉宾和李先生其实是同一类人(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他们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小R认清“包养”的实质、可能带来的沉重后果,以期小R能放弃自己的观点。然而,前者认识论上的片面性导致居然将矛头指向后者,苍白无力的说教对小R毫无用处,估计小R在痛哭流涕的同时,另一个她正在狂笑。而李先生方法论的错误导致被提早请下场,且招来如此多口水,私下认为一种可能是小R也在狂笑。李先生要把此事搞大,据称目的是为了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包括立法。李先生和小R共同的惊世之举以及网友们的回应确实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例如社会学界、教育界等等,(突发奇想:如果李银河女士来会说什么?还有经常诚恳地要提高青少年人文修养的余秋雨先生如果在场会采用何种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能各方关注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然,此事折射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教育界应深思。如果多的是类嘉宾处理方式,其效果令人怀疑。李先生的处理方式引起多项争议,“事实胜于雄辩”,如小R真哭,则已有成效。这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每个家庭都要考虑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5)至于小R,她自己最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大家该作的努力都已经做了,听不听劝是另一回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样性的存在才使世界丰富多彩。

 

 

 寻求包养少女的底裤为何被暴光?

 

网上招领女孩底裤是否妥当?

 

情感龙门阵录制现场为何失控?

 

与寻租女孩的初试聊天记录

 

包养事件专题

 

月球大使馆新闻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