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新疆是拍摄《西圣地》的时候,那次是我第一次看到沙漠,看到戈壁,第一次感受到荒芜和苍凉。
第二次到新疆,也是为了拍摄的需要。这一次,沙漠在我的面前退去了它的脉脉温情,开始展现它的冷酷和残忍。虽然还是金秋,但是这里早已没有秋高气爽的惬意和清爽,寒风无孔不入地时来时走,每次当它呼啸而至,卷起飞扬的沙砾,打在脸上生疼,它走得时候,又一溜烟的不见踪迹,只留下一群灰头土脸的人。我们拍摄的地点处在戈壁的边缘,隔壁就是沙漠。在当地,老百姓常常自嘲的说,“一晚上醒来,就变成干尸!”移动的沙丘只需要一晚上的时间就可以把村庄吞没,生命在这里是那样的脆弱,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又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其实,这一切仿佛又不全然是自然之过。我所在的罗布淖尔,是罗布泊边缘的一个小县城。罗布泊曾经有过很多的名字,如蒲昌海、劳兰海、孔雀海等等,到了元代以后,罗布泊就被称为罗布淖尔。历史上的罗布泊,是一个“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丰饶之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自然生态的恶化,这个“水大波深必汛”的沙漠之湖,开始日益的萎缩,到了清朝末年,已然成为一个小湖而已,1972年,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二大湖泊终于彻底干涸,消失在茫茫的沙海之中。
对于,罗布泊的消失,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是,我自己很相信有一种观点,那就是:罗布泊的消失,包括曾经在这里辉煌灿烂的楼兰文明的神秘失踪,都是人类滥砍滥伐的恶果。
眼前的一切让我触目惊心,我特意去搜集资料了解到,科考人员发掘的楼兰人小河遗址中,楼兰人的坟地上竖立着无数根巨大的胡杨木桩,楼兰人用木桩竖立的多少来铺就他们通往天堂的道路,在发掘的楼兰人的居住遗址等等当中,都可以看到木头的使用在楼兰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许,正是如此,他们对于胡杨林开始无止尽的掠夺和砍伐,最终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而失去了胡杨林保护的罗布泊,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在那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这个孩子漫漫的死去。
听当地人说,胡杨是一种生长在极度干旱地区的稀有树种,其根系十分发达,因具有“生长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神奇而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而它发达的根系无疑是防止土地沙化,蓄养水分最天然最佳的方法。
可是人们对于胡杨林的砍伐却并没有因为历史的教训而停止,新疆地区的胡杨林从5.4万公顷已经锐减到现在的1.6万公顷。保护胡杨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在戏中的角色——青树,青树的丈夫在守护胡杨林、防止盗伐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我扮演的这个人物青树,孤身一人留下来继承了丈夫的志愿,放弃了去城市的机会,放弃了一切,在戈壁上开了一个小小的旅店为生,面子上,她是旅店老板娘,但是实际,这个勇敢的女子是为了追查丈夫的死因,也继续保护这片胡杨林,继续守护这片“活着的化石。”通过对剧本人物的理解,通过我这些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这里,我有了自己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希望你们能关注我呼吁的这一切,就算跳出剧中的人物,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我要借这个平台大声地呼吁大家保护胡杨林,保护生命最后的屏障!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仅有的生存土地吧。

由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造成罗布泊彻底干涸,图为笔者在通往罗布泊的塔里木河道旁拍到的景象。

黑水下游断流后,造成额济纳地区大片胡杨林死亡。

野蛮残忍的砍伐后……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巳有数百个湖泊干涸,造成巨大生态灾难。

地表干涸。

有数十座历史上曾经繁荣的城市被岁月埋没在扩展的流沙中

已经不复存在的却是曾经美丽的罗布泊

记忆中的美丽的罗布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