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立红评论柏杨民族大义 |
分类: 岁月随笔 |
柏杨墓及铜像
中国台湾作家柏杨遗孀张香华正式向两岸出版商发出声明:“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权,摘文选入台湾中学一年级教材,张香华担心此作品被用来辱华,故而断然拒绝。
看到这个消息我很吃惊,审丑贬损中华文化几十年的老愤青,终于幡然醒悟了。这对那些执迷于西方话语、唯西方偏见马首是瞻的一些大陆作家来说,肯定也是当头棒喝。此举彰显了诗人张香华的民族大义,也为文人义气怒不择言有辱民族文化的柏杨先生,去世10多年后挽回了最后的尊严。
柏杨原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1920年3月出生于通许县衙,其父是县长。母亲,曾在多所学校念过书,但没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1949年去台湾,1960年开始以“柏杨”笔名写杂文专栏。1968年因“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被蒋介石当局判为死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2年。代表作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等。柏杨一生著述,早期“反共”,中期反国民党,到了晚年却被台独分子利用。因此,李敖怒骂柏杨是“真正丑陋的中国人”。柏杨于2008年4月29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8年。2010年9月12日,在郑州新郑市福寿园举行柏杨骨灰安葬暨纪念铜像揭幕仪式,遗孀张香华现场展示柏杨遗书“重回大陆真好”。
讥讽传统文化为“酱缸文化”,其实始于鲁迅。但鲁迅只是杂文中用了一个比喻,而柏杨却用西方观点把它“学术化”,并敷衍成了一本书,并冠名为“丑陋的中国人”。这就太过了。此书初版36年后,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独分子竟然还想拿它来搞“去中国化”,如果柏杨有灵,也该后悔了吧。
有人终于觉醒,但仍有人执迷不悟。大陆一些当红作家艺术家导演教授,至今仍在挖空心思地干着已被柏杨放弃的“审丑艺术”,企图以贬损中国来换取洋大人的青睐。真是贱向世界了。不知道这些数典忘祖的家伙,什么时候才能幡然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