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幸福秀恩爱到底好不好
(2018-03-29 21:42:44)
标签:
陈立红随笔徐道胜晒幸福 |
分类: 岁月随笔 |
晒幸福秀恩爱到底好不好
文/陈立红
老家南阳作家徐道胜,在个人公号上发了一篇文章《很多人的幸福,其实是装出来的》。文章说“身边有很多人所谓的幸福,都是装出来的,尤其在婚姻上,尤其在女人上。翻开她们的朋友圈,恩爱满屏,晒甜蜜,晒美食,晒孩子,末了还不忘来一句‘我爱你’,幸福得让人妒忌。仿佛她们的世界,真的像童话般美好。可只有她们自己清楚,出了门,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回到家里,甚至一句话也没有。她们骗得了全世界,却骗不了自己。内心的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道胜这篇文章戳到了女人、婚姻的敏感点,引起网友热议。30多条留言评论各抒己见,成了另一道景观。我也忍不住跟贴说:“如果把晒幸福弄成心机婊,这确实不可取。但年纪较大的人都有些传统,心中有爱说不出口,如果晒幸福是表达爱情、亲情和幸福的感情互动,还是非常可取的。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大家都觉得晒幸福腻歪,那么天天在朋友圈喊苦喊冤,负能量四射,这样是不是更可怕?”
微信留言写字麻烦,但字少了有些道理又讲不清楚。现在借着道胜的话题写篇博客,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敏感的话题。
首先,什么是幸福?在当下中国,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感觉,既是物质满足,又是情感慰藉,更是精神愉悦。到了社会学家那里,甚至还整出“幸福指数”,用来测量一个社会的幸福程度。之所以说有些复杂,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大转型、大变革的新时代,贫富悬殊,阶层分化,物欲横流……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普通人觉得有钱幸福,有钱人觉得普通生活幸福,退休的人说上班幸福,上班的人说退休幸福,生病的人觉得健康就是幸福……每个人说起幸福都像盲人摸象,这就容易造成鸡同鸭讲的困境:当一个明星、大款在媒体上羡慕普通人的生活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总是觉得这丫又在胡扯、得瑟、矫情。其实是站的角度、所处的阶段不同,造成了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完全不同。
其次,再说爱情与婚姻问题。在我看来,爱情属于审美,需要两情相悦,激情互动,才能保持长久的魅力。婚姻属于善,是一种道德约束和法律管辖的两性关系,是责任和义务。法律无法保障爱情,但却保障婚姻。爱情的保险是两颗互相吸引的心,如果其中一颗心凉了,爱情就像开水里的热量会慢慢消失。
人们之所以对爱情和婚姻有很多误解,就是因为在讨论爱情与婚姻时常常用错标准:拿爱情标准审视婚姻,或者拿婚姻的标准要求爱情。再加上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儿八经的爱情、婚姻认知训练,对爱情、婚姻的理解大多来源于文艺图书和影视剧桥段,所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与婚姻常常有些不知所措。比如,结了婚之后还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见了异性还忍不住想“花搅”人家,大献殷勤,这样的爱情与婚姻就很容易出问题。
第三,与老徐的观点相反,大家有了幸福感就晒一晒,我觉得挺好的,因为这是对美和幸福的发现与欣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就像春天来了,迎春花、桃花、杏花、玉兰花竞相开放一样,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娇柔与美好,没有人觉得这些花朵开得多余。恰恰相反,现在城里人已经开始流行观花赏花,川流不息的人潮已经成了另一种风景。
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不善于表达的,特别不善于公开表达爱意亲情。而微博、微信的流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公开表达爱意和情感的窗口,是一大社会进步。越是不会,越要多多学习爱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婚姻的稳固,又能激发爱情的活力。我想经过微信文字、图片爱的表达的冲击和熏陶,很多“老实巴交”或者“榆木脑袋”的传统婚姻,应该可以重新激发爱情的活力。时代太匆忙,爱要快说出,你不说TA怎么会知道呢?
当然,表达爱也不能太肉麻,太过火。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懂得讲究委婉、含蓄,要讲究文化、艺术,不能太直接,更不能变成炫富、煽情。最近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又火爆银屏,就是很好的启示,出口成章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是那么可爱,这就是晒文化、晒诗词的魅力。因此,正在过幸福生活的人们,在有闲的时候可以多读些书,用文化的、艺术的方式晒幸福,这样的晒就会像花开一样自然,日出一样火热。这样的晒,我感觉可以多多益善。
前一篇:在春分里迎接你的生日
后一篇:北京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