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雷霆追思会举行 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

标签:
雷霆诗刊追思会文化 |
分类: 诗歌日记 |
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
——诗人雷霆追思会纪略
文/陈立红
2013年3月23日下午,诗人雷霆追思会在北京举行
“我的灵魂是贵族,我的肢体是劳动者。”诗人雷霆微笑着站背景板上,好像在向每一位来宾,每一位同事同学朋友和学生,言说着他独特的沉思,言说着他的思想、风骨、个性与追求。阳光在他饱经沧桑的额头上升起眩目的光环,像一个隐喻,像今天庄严而隆重的追思会,把生前一直低调内敛的雷霆,终于隆重一回。追思会的主题“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和心声。
3月23日下午,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的“深切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诗刊副编审、著名诗人雷霆追思会在北京老故事餐吧举行,雷霆生前同事、同学、朋友、学生,雷霆夫人张力的同事、同学、朋友,及家属,约80余人参加,共同追思雷霆卓尔不群的思想、独立自由的精神、与世无争的性格、仗义执言的风骨,盛赞他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好编辑,发现和扶持了一批诗坛新锐,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追思会由《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主持。会议开始前,与会来宾全体起立,向诗人雷霆默哀一分钟。商震说,雷霆老师于去年12月9日逝世,到今天已经106天了。雷霆老师在诗刊工作22年,深受大家敬重。今天诗刊社和雷老师的家属举办这个活动,共同怀念我们的朋友雷霆老师。然后播放诗人李晓梅制作的15分钟电视片《诗人雷霆》,用诗化的影像介绍了雷霆先生的一生经历和代表作品,令人震撼和感动。接下来是嘉宾发言和诗歌朗诵。
第一位发言的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他今天因为要带团出国访问,不能亲自前来参加追思会,由《诗刊》一编室主任杨志学代为宣读。高洪波在文章中回忆了初见雷霆的第一印象,山东汉子留着高尔基式的胡子,一看就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接触却发现,雷霆是一个爱憎鲜明、个性独特的好人。
第二位发言的是著名诗人、《诗刊》老编辑寇宗鄂。他说,雷霆像一块泰山石,坚硬,顽强,但他的心却像玉石,又十分温润。与雷霆兄在一个编辑室工作20多年,我俩都是急脾气,但却从未红过脸。我们下班后经常聊天,他对我帮助很大。雷霆是一个不被评论家注意的诗人,他的作品是他思想、人格、精神和风骨的体现,很有价值,值得认真研究。雷霆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好编辑,发现和扶持了一批诗坛新锐,为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说到雷霆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该评编审职称却被压制,为了照顾燕生他又主动放弃竞争名额,寇宗鄂几度哽咽,潸然落泪。
第三位发言的是著名诗人林莽。他回忆了第一次见到雷霆时的印象,认为雷霆是一个正直、坦率、真诚的人。林莽说,当时我刚在《诗刊》发表一首作品,《诗刊》举办活动,雷霆老师就通知我参加。我到那儿时看见雷老师站在路边太阳下,我问他为啥不进去,他说,等你,怕你第一次参加活动不熟悉。其景其情至今难忘。
第四位发言的是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诗刊》副主编李小雨。她回忆说,跟雷霆共事20多年,我比雷霆早一年到《诗刊》,但雷霆年长,思想成熟。他是一个善于发现新人佳作的好编辑,林子的爱情诗《给他》就是雷霆在来稿中发现的,他拍案叫绝说,这才是好诗嘛!非常兴奋。林子这组诗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对诗歌观念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雷霆强调诗歌要有感情和个性,他说只有强烈的感情才能吸引人。他的见解对《诗刊》既坚持现实主义,又具有探索精神的风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雷霆敢于仗义执言,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五位发言的是著名诗评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原《诗刊》评论编辑唐晓渡。他说,与雷霆老师同事16年,朋友30年,是联系不多又时常想念的朋友,是君子之交。他的诗句“我的灵魂是贵族,我的肢体是劳动者”,是雷霆思想精神的写照,我只看一遍就记住了。我对雷霆的评价,在挽联中已经说了(“一身傲骨处处是主人怀良知直行三界,两行清墨生生为挚友养正气自现雷音”),不再重复,下面我朗诵邵燕祥的诗《送别雷霆》。朗诵饱含深情,很有感染力。
第六个发言的是雷霆的老同学杨培青女士。她代表四位女同学发言。她说,我们与雷霆从初一到高中,同学六年,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是大姐,雷霆是小弟,没想到他却先走了。刚才说到雷霆评职称的事,我来解释一下职称问题。我曾在国家科委科技干部管理局当过局长,就是管评职称这个事的。当时为啥要评职称?就是为了平衡科技干部与行政官员待遇差别而设的一个制度。当时在国务院讨论的时候,就说到行政官员评不评职称的问题,结果坐在前排的当官的都不敢说话,我坐在第二排,就说了,我说行政官员不该评,因为你不能两头都占。我们那个年代,只认理,不认官,李鹏副总理就采纳了我的意见。但是,过了几年科技局撤销,我也不管这事了。再后来一些官员给我递名片,我发现他们印着“教授”、“研究员”,才知道职称制度已经变味了,变成了行政官员又一个身份。我更没想到,以雷霆老弟的学识和人品,竟然到退休还是副编审。他评职称从来没给我说过,要给我说我能给他弄一个。这就是雷霆的性格,自己的事从来不求人。
第七个发言的雷霆的老同学李大立女士。她说,我感觉雷霆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非常有诗才,文才非常突出,上中学时就表现出来。第二是感情非常丰富,是同学们中最早谈恋爱的,也是最敢谈恋爱的。上初中时他曾给我写过求爱信,前些时我给张力说了,张力还让找找看写些啥。说到这里,会场响起兴奋的笑声,刚才比较沉重的追悼气氛终于活跃起来。李女士也笑了,她接着说,雷霆的第三个特点是关心同学,关心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刚才片子中一张照片,就是我们参加一个活动请神枪手作报告时的合影。
第八个发言的是《小说选刊》总编辑、编审冯立三。他拄着拐杖走上讲台,两手拄着拐杖身子向后侧倾站稳,有巍然屹立的气势。他的发言声如洪钟,慷慨激昂。他说,我早就听说过雷霆的大名,但因为他编诗刊,我编小说,之间没有什么交际。前两年作协关心我们这些退休老同志,组织我们到雾灵山休假。本来要住十天,我因为有事七天便回来了。在雾灵山的七天与雷霆在一起,结识一位知己,白天在山上玩,晚上聊天。曾与雷霆聊了整整两个晚上,很激动,对雷霆的遭遇也很不平。我认为,雷霆的退守是看破红尘的处世方式。这其实是时代的悲哀。万马齐喑究可哀。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霆的声音。就像雾灵山,是一个象征,它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也不是最低的山,它是燕山山脉的最高峰,经常处在雾中。这很像雷霆,有思想,有学问,有见解,但却很少露出真容。雷霆的见解很深刻,关于时代精神,他说不能离开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人民的情绪,不是领袖的情绪;要有独特的个性、方式感知生活,才能有好的作品。他强调文学的个性、情绪、思想和印象,认为中国的文艺创作方向应该是双峰并峙,即具有现代意识的个性化与传统的典型性相结合,只强调典型性会把文学创作带入死胡同。他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在雾灵山短短七天,我与雷霆引为知己,在雾灵山照了很多相片。得知雷霆去世,我查了一下作家词典,原来他比我大,他是兄长。我给张力大嫂说,雷霆是兄长,你是大嫂。张力不让叫大嫂我也叫,因为雷霆是兄长。参加今天这个会,我给雷霆作了一首诗,名字就叫雾灵山:(古体诗,原文待校对后补充)。
第九个发言的是著名诗人、《诗刊》编审周所同。他说,与雷霆老师同事10多年,朋友20多年,他对我很关心,多次仗义执言。我感觉他的“退守”是大境界、大智慧,并不代表他离开阵地,离开人的立场、诗歌的立场,而是在心里对抗。
第十位发言的是著名诗人陈有才。他回忆了邀请雷霆出席1990年大别山诗会时的情景。陈有才说,我带着他走访了信阳地区七八个县市,走一路背了一路的新诗歌,他都一言不发,我不知咋回事。后来在泡温泉时,我给他背大别山情歌,他马上说,这才是好诗嘛,以前背的都不行,不要追时髦诗风,你就照着“大别山情歌”的路子写,中国诗坛会有你的位置。雷霆大哥很看重诗歌的民歌传统,给我指明了诗歌创作方向。虽然现在中国诗坛还没有我的位置,我想再过十年二十年肯定会有我的位置。
第十一位发言的是著名诗人、诗评家王家新教授。他说,今天本来在进行研究生面试,我提前走了,就是要来表达我的敬意和感谢。我在《诗刊》曾做过编辑,与雷老师同事五年,他的为人,对我有很大影响。雷老师正直、低调,独往独来,保持着非常少见的独立个性和自由精神。八九之后,我陷入困难时期,雷老师经常给我打气,鼓励我,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十二位发言的雷霆的学生、诗人韦锦。他谈了对雷霆诗歌《沉钟悠远》的理解。他说,雷老师这首诗虽然只有9行,但却酝酿写作了将近一年时间。我认为,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之一,这个“沉钟”是雷老师人格精神的象征,“只有沉钟才如此悠远。/站在钟楼上,/不会震耳欲聋,/走在十里外,/依然响在耳边。/如风飘来,/如雾弥漫。”
然后是雷老师的学生、诗人姚鸿飞、李志强先后发言。姚鸿飞介绍了自己参加诗刊函授学习,雷老师辅导她学习写诗的经历。雷老师亲切和蔼,悉心指导,不嫌麻烦。刚说几句便泣不成声。她在朗诵1999年雷老师辅导的诗作后,又补充一段诗歌献给雷老师:“时光不会倒流/如果可能/我愿回到当初/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零年/穿过长虹桥/上文联大楼/从文联出版社/到诗刊社/重新当一回/您的学生”。李志强回忆参加诗刊函授十年,雷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并于2001年参加了青春诗会。
接着是雷霆的女儿和儿子先后发言,感谢各位叔叔阿姨参加追思会,让他们看到了爸爸在工作中和诗歌中的状态和情景,非常非常感动。女儿雷歌叶说,遗体告别不是爸爸希望的,今天的追思会是可能爸爸希望,他不想把生活搞得很沉重,所以今天我特意穿了一件深红色的毛衣。儿子雷歌扬说,爸爸一生正直,坦率,在教育子女上,也是顺其自然,他从来也不要求我们这样或者那样。有一次学校分班,通知家长到学校商量,爸爸坚决拒绝,他说这是你学校自己的事,你想咋分就咋分。结果学校别不过爸爸,就给我分班了。
最后是雷霆夫人张力女士致辞。她感谢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这次追思会,感谢作家出版社出版雷霆诗文集《沉钟悠远》,感谢参加思会各位来宾。
商震在最后说,雷霆先生追思会马上就结束了,但我们对雷霆先生的怀念却永远不会结束。
在发言期间,《诗刊》年轻编辑赵四、彭敏朗读了雷霆的诗作。参加追思会的还有诗人樊发稼、冯秋子、蓝野、唐力、李晓梅、洪兰花、谷禾、大卫、龚道国、陈立红等(详细名单稍后补充)。
(根据记忆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