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隶书京字的写法看文字演变

标签:
奥运标志中国印质疑讨论文化 |
分类: 时事评论 |
昨天中午,出于订正名人错误的想法,针对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质疑北京奥运标志中国印印文文字问题,我写了一篇短文《马未都也会看走眼》,指出马先生不能用小篆字体的规范审视这个印文。没想到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对于我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甚至还有人侮辱谩骂,让我拿出证据。因为手边没有汉简字典,没法直接找出京字的写法进行对照,确实很遗憾。
但在网上找到一些隶书字体,这是比汉简更早一些汉字字形,先发部出现,请大家欣赏,对照,这可以看出字体的发展和演变。
在上面这四个京字的写法中,马王堆帛书还残留有小篆的印记,那就是京字上面的一行变成了秃宝盖一样的方形,实际是小篆的一横的下弯弧形的变体写法,相当于方形篆。这样的写法,可以避免下弯弧形的难以控制。而京字中间部位是“曰”,还不是“口”。
在下面的这个京字,已经与今天我使用的京字的写法接近一致。所不同的是,它的一横,长的极为夸张,这也是隶书的美学特征。这长长一横,很像一个人伸平手臂在舞蹈。这一点,跟中国印上的感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印着一横更加飘逸。
文字问题,因为资料有限,先说这么多。手边有汉简字典的网友可以上传资料,继续比对。下面再说一下印章问题。印章分官私印,是由远古印信演变而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这里所说的,是单指书画家的印章,或者说艺术印章。中国印就是属于艺术印章。印章上刻的文字可有多种,并不一定只有小篆。中国印属于异型印章。下面是名人魏传统的印章,可欣赏。特别是“八十四翁书”,行状与中国印相似。
以下是齐白石的印章,印章题款即为汉简一类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