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感怀:诗人对于时代的意义

(2010-06-16 14:02:18)
标签:

端午节

屈原

诗人

时代

意义

分类: 文学评论


  今天是夏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有一个说法,叫诗人节。

 

  这是因为,两千二百多年前,在诗人屈原投江殉国之后,我们的祖先在已在传统的端午节中注入了怀念诗人的基因。两千二百多年来,这一传统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山脉一样蜿蜒起伏绵延至今。

 

  不管世道人心如何变迁,不管诗人节的说法或隐或显,屈原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意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顽强意志,在草莽蔽日的历史的山脊上傲然独立,像一个顶天立地的醒目的标识,让历代文人墨客心悦,令历代统治权贵诚服,至少是表面的诚服。

  

  从屈原开始,诗人的形象总与高洁,忧郁,狂放相连。到了魏晋时期,权贵政治的天空黑云更浓,诗人愤而退入山林消隐遁世放浪形骸,以袒露肉体自戕精神的极端方式向黑暗的天空表达无言的蔑视。这大约就是现代诗人放荡不羁的源头,或者另一种基因的返祖。

 

  从屈原开始,诗人都是天真的,纯粹的,以理想的目光审视循环往复的时代和人生。当人们被物质的现实挤压得难于呼吸和视听的时候,是诗人以敏感的神经最先发出反抗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总是有些狂妄,清高,或者自以为是。但是,已经过往的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诗人的直觉敏锐而真实,世间的苦难总是凝聚在他们的心头和笔端。作为诗人,其实我并不想遭遇困苦,更不愿以暴露自己的伤口博取世俗的同情,但是内心的良知却无法回避一个时代的阵痛。古人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但我要说,如果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我愿意封笔做一个普通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就是诗人对于时代的意义。时代总是骄傲的,自满的,总以物质的、短暂的成功掩盖精神的颓废和长久的黑暗;总以光鲜的绘画、高大的围墙遮蔽贫困的黯淡和丑陋。诗人是用树棍捅破高墙缝隙的小孩,看似顽皮,天真,但那高大的围墙其实虚弱不堪,经不住一枝细小尖锐的真实的树棍。这个捅破高墙的树棍,就是诗人手中伏案疾书的那支笔,在互连网时代就是键盘和连接世界的那根细细的网线。

 

  现在,当端午节开始怀念诗人屈原,当诗人节开始走进时代的荧屏,我希望这是一个民族清醒、崇高、圣洁精神的重新凝聚和生成,而不是权贵无视百姓疾苦粉饰太平的附庸风雅。

 

-------------

附旧作一首

  

    汨罗江

     诗/陈立红

   

进入屈原肺部的水是痛苦的。
她自然的平静,
被诗神打破。
  

厄运笼罩人类和精神。
波涛汹涌的不是诗的浪花,
而是大江大海的水不堪重负。
  

啤酒、矿泉、果汁、言语和心,
现代的水,泛滥的水,
在思想的杯子外干渴。
  

如未饮一字的稿纸。
天河的波光,
在招谁的魂?
  

  1994年12月6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