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旦,一个日全食记录的断代

标签:
日全食天再旦夏商周历史断代杂谈 |
分类: 诗歌日记 |
《竹书纪年》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思是,懿王元年在郑天亮了两次。“郑”在今天的陕西华县。但因为“懿王元年”前后并不连贯,历史断代也一直无法确定。到了20世纪,却成了对夏商周断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日全食记录。
地球诞生46亿年以来,围绕太阳公转与自转,与月亮一起和太阳形成了稳定的关系。这一关系,就是先人发明历法记录日期和时间的依据。想一想数千年的人类和先人真的很伟大,如果没有历法与纪年,我们的文明从何开始?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转动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密时钟,日夜记录着过去,时刻昭示着未来。现在,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不但可以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而且还可以反向推算出古代已经发生过的天象的时间。正是利用这一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天再旦”这三个字,通过精密推算,确定了懿王元年就是公元前899年。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历法,对各种天象十分关注。最早的一次日全食记录是《尚书》记载的“仲康日食”,大约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距今2970年。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社会的真实记录,目前发现的卜辞中关于日食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361年。《龟甲兽骨文字》一一0五载:“贞:日有食。”《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三九六五载:“癸酉贞:日夕有食。”这些卜辞确切地记载了日食发生的时日。这些记载也为推算中国古代纪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距懿王元年2908年后的今天,上午8点25分,我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前看到了日偏食。因为是阴天,被天狗啃掉大半的太阳仿佛正被天狗疯狂追赶着在乌云里奔突不止时隐时现,没有了血色。按照家乡古老的风俗,日食是太阳受难的日子,乡亲们要聚在麦场上敲锣打鼓放鞭炮震撼九霄,吓得天狗吐出太阳。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把太阳的受难变成了科技的狂欢,花数亿元修建日食广场不是为了“救日”,而是为了欣赏。五百年一遇,人们兴高彩烈地看着“天狗吃太阳”。只有当手机的信号消失或错乱时才会突然想起这是日食的结果,自然的威力。
天狗吃太阳的时代已经远去了,天文盛宴的时间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穷人的财富、健康、美色、青春、梦想和肉体,皆可像高贵的太阳一样被可恶的天狗强食,天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