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的尴尬
(2009-07-12 22:00:00)
标签:
陈立红北戴河干部尴尬杂谈 |
分类: 岁月随笔 |
阳光,沙滩,海浪,在海边游泳,这是我对北戴河的浪漫想象。
但10日下午赶去一看,发现与想象的差距太大,毫无浪漫可言。下塌的家庭旅馆距海滨浴场有一公里之遥,人们穿着泳裤招摇过市,步行十几分钟看到的却是混浊的海水。我感到别扭,就与小吴一起步行去到海边看了一眼。天有些阴,雾气遮住大海的远方,视线大约只能看一两公里的样子。我们在海边待了十几分钟,海边比较凉爽,咸咸的海风吹着。但是,一上岸来到马路上,就马上赶到闷热。
北戴河岸边有很多大单位的宾馆、休养所和培训中心,如果每个地方照一张照片发到网上,那一定相当震撼。这些建筑都是低工资时代的产物,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福利。那个时候,对社会有功人员比如伤残军人、劳模、专家等等,会有专门机构安排他们来休养。当然,来此度假休养的更多的还是“干部”,因为牌子上有“干部”二字的单位约占八成。可能我视野有限,反正没有看见“农民”和“工人”。现在,听说这些单位正在分离,进行社会化,许多地方挂着“***欢迎您”的条幅,有的干脆树一个牌子写着“有床位”的大字。
第二天上午,去游船码头坐船出海,长城1号以11节的速度航行。天很阴,马上要下雨,海上雾茫茫一片,离岸的景物根本看不清。站在船的第一层,离海面的距离有两米,可以看到海浪起伏翻涌,深感人的渺小。记得2003年在厦门坐船出海看小金门岛时,那船舷离海面很近,可以把脚伸到海水里。大约40分钟游船回港,雨已经下下来了。
因为临时有事,中午我们就赶回来了。北戴河还会再去吗?我不知道。反正这次的匆匆一见,让我感到尴尬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