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阳的“市歌”《南阳,我的家乡》

(2008-09-02 22:04:03)
标签:

陈立红

南阳

我的家乡

市歌

乔羽

徐沛东

音乐

文化

分类: 岁月随笔

  刚才上网,发现老家南阳推出了自己的“市歌”——《南阳,我的家乡》!马上点开听听,感慨很多。今年5月底,年逾8旬的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从北京飞到到南阳采风,就是应市委和市政府盛情邀请来写歌词的。乔老爷可谓词坛江湖的头把交椅,他的作品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早已是家喻户晓。乔老爷因找他写歌词的人和地方太多,曾宣布封笔不写了,市委副书记贾崇兰五上北京,介绍南阳的人文和风光,终于感动了乔老爷。我曾见过乔老爷两次,很有个性,能请动他写歌词,除了贾书记的盛情邀请之外,南阳丰厚的人文风物也确实令人敬畏,值得歌咏。 

 

《南阳,我的家乡》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主唱

 

  《南阳,我的家乡》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主唱,是中国音乐界的词、曲、唱三个顶级大腕的通力合作,确实非常难得。这首歌由市旅游局推出,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南阳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个举措。也就是外向型的定位。但我听了几遍感觉,这首歌的外宣作用可能比较有限,有可能成为“市歌”,也就是对内,一种自我激励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外宣色彩很浓,但以民歌方式出现,所以很经典。而这首却是“南阳,我的家乡”,估计南阳以外的人不大感兴趣。这是一个局限。

 

  另外,从歌词内容看,属于说理性的歌曲,形象感较差,口号感比较重,可以说是乔老爷《说聊斋》歌词创作思路的延伸和提高,可能不利于传播。音乐部分使用了南阳民歌元素,本人不懂音乐,其他的就说不好了。使用民歌元素,优点是有所继承和弘扬,南阳人听起来比较熟悉顺耳;缺点是显得“土”,时代气息很难表现。网上没有歌词,出以弘扬的目的,我自己整理了出来,顺便还校对出歌片上的一个白字——把“传颂”误录为“传送”了。从音乐传播的角度来说,南阳如果想以此扩大知名度,我倒有个建议,支持南阳高校爱好音乐的学生搞几个乐队,每年搞市内比赛,几年下来,就会有大量充满青春气息和时代色彩的作品涌现,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就有可能影响全国。这首歌虽然与我的想象还有距离,但还是要向三位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南阳,我的家乡》歌词

乔羽作词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乡,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乡!)

 

八百里伏牛山风光无限,
千万年白河水缓缓向前。
山山水水孕育着大千世界的勃勃生机,
春夏秋冬延续着左邻右舍的兴衰变迁。
论智慧,论风流,论英雄,论才干,
这里有人人崇敬的人之尊者,
这里有人人景仰的世间圣贤。
呀呼嘿,呀呼嘿,呀呼呀呼嘿!
南阳,南阳,我自豪的故乡,
南阳,南阳,我美丽的家园——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乡,
呀呼嘿,呀呼嘿,我的家乡!


一代代南阳人气度不凡,
出巨手绘蓝图改地换天。
人人心中向往着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月星辰照耀着辽阔富饶的锦绣河山。
有理想,有胸怀,有激情,有信念,
这里歌唱着天地间花香鸟语,
这里传颂着平民百姓壮丽诗篇。
呀呼嘿,呀呼嘿,呀呼呀呼嘿,
南阳,南阳,我自豪的故乡,
南阳,南阳,我美丽的家园——

呀呼嘿!

http://www.nydaily.com.cn/topics/hometown/ny.files/ny.jpg

 

  发现一个南阳民歌《采花》,很有情趣,转发如下,感兴趣者可以听两遍。歌词系本人整理,如有不准确之处,请行家指正。民歌是诗歌和音乐的源头,很想多了解,但没有时间。因为听了市歌,所以找到这首民歌。在整理歌词的歌声中,我被采花的画面和人儿感动了。

 

南阳民歌《采花》 

fc.5sing.com/451342.html

(歌曲地址,复制到地址栏即可听到)


一把那个扇子都两面哎摆耶,
白花那个引逗红花开呀,
白花开自在那高山哪顶啊,
红花又开峭陡崖。

 

高山顶,峭陡崖,
乡里大姐采花来,
左手采花头上戴,
右手采花怀里揣,
头上戴的是刺梅花,
怀里揣的是牡丹开,
伊儿吆,牡丹开,牡丹开。

 

刺梅花,牡丹开,
蝴蝶双双喜花来,
花蝴蝶撵着刺梅飞,
黄蝴蝶追着牡丹开。
大姐采花花株香,
蝴蝶喜花百花开,
伊儿吆,百花开,百花开。

 

乡里那个大姐儿采百呀花耶—哎——
花红柳绿惹人啊——爱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