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剑:诗集《文明的呼唤》读后
(2008-07-13 17:32:27)
标签:
诗集文明的呼唤诗人陈立红寒剑村口老树沙漠风暴文化 |
分类: 诗集《文明的呼唤》 |
我与陈立红的缘分始于网络,却一直未曾谋面。前几日,他寄来他的新作——诗集《文明的呼唤》,让我写些感想。翻动书页,一个不遮掩、不造作的陈立红就这样从从容容的从文字里走到了我面前。
诗当铭志,陈立红的作品大气磅礴,意味深长。翻动上下五千年厚重的书页,诗人不禁要为那汨罗江的亡魂长歌当哭:
“波涛汹涌的不是诗的浪花,
而是大江大海的水不堪重负。
……
天河的波光,
在招谁的魂?”
宁折不弯的诗人留下的是千古的绝响,貌似平静的江水早已载不动那许多愁,不见了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身影,还会有谁上下求索向《天问》?
历史的面容渐行渐远,目光所及之处,是现实的背影,涌上诗人心头的是对家乡的思恋:
“总有一棵老树
伫立在黄昏的村口。
她眺望远方的身影,
总让我们想起
慈祥的母亲”
最深切的感动往往来自最朴实的感情。就像家乡村口的那棵老树,春寒时节走过,秋雨时节走过,她什么都没说,只远远地看着远方的孩子,贴近她脚下的泥土,你会闻到让你灵魂出窍的芬芳。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土地。这一切或许就是埋藏在陈立红心里的最深沉的爱。
面对不期而遇的未来,诗人有期待也有忧虑,诗人揭开了一张张伪善的面具,让那些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飞毛腿导弹找不到敌人,
防空洞里的儿童迷失了太阳。”
貌似无意,实则惊心,这就是诗人的愤怒。
这个孤独的行者,正捧着一颗抚古忧今的赤子之心踯躅前行,点燃一支文明的火炬,但愿他越走越远,但愿火炬越来越多,照亮每个人前行的道路。
来源:寒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