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木匠园主老鼠国王布莱克高原地区教育 |
分类: 被人生敲了下头 |
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
------------
在一个远方的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的木匠’。”
于是,国王把两位木匠找来,为他们举办了一次比赛,限时3天,看谁刻的老鼠最逼真,谁就是全国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许多奖品,还可以得到册封。
在那3天里,两个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了第三天,他们把已雕好的老鼠献给国王,国王把大臣全部找来,一起做本次比赛的评审。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纤毫毕见,甚至连鼠须也会抽动。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则只有老鼠的神态,却没有老鼠的形貌,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则只有三分像。
胜负即分,国王和大臣一致认为第一个木匠获胜。
但第二个木匠当廷抗议,他说:“大王的评审不公平。”
工匠说:“要决定一只老鼠是不是像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猫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还锐利呀!”
国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后宫带几只猫来,让猫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比较逼真。
没有想到,猫一放下来,都不约而同地扑向那只看起来并不十分像的“老鼠”,啃咬、抢夺;而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却完全被冷落了。
事实摆在面前,国王只好把“全国第一”的称号给了第二个木匠。
事后,国王把第二个木匠找来,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猫也以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说:“大王,其实很简单,我只不过是用鱼骨刻了只老鼠罢了!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与不像,而是腥味呀!”
人生的竞赛往往是这样,获胜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那些最肯懂脑筋、最有创意的人。
------------
把伤痕累累的苹果推销出去
------------
在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靠种植苹果谋生致富的园主。这年夏天,一场冰雹把已长得七八成熟的苹果打得遍体鳞伤、坑坑洼洼,令丰收在望的园主大惊失色,心痛不已。园主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年的收成,他冥思苦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些伤痕累累的苹果名正言顺地推销出去。
大约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些苹果的“伤口”渐渐愈合,也都成熟了,但却变得面目全非,一个个像雕琢过的“工艺品”,园主随手摘下一个外表粗糙的苹果一尝,意外地发现这些被冰雹打击过的苹果反而变得清脆异常、酸甜可口。直到这时,园主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胸有成竹。他决心换个说法和卖法。他在发给每一个客户的订单上清楚无误地写道:“今年的苹果终于有了高原地区的特有标志——冰雹打击过的明显痕迹。这些苹果不仅从外表上而且从口味上更加体现了高原苹果的独特风味,实属难得的佳品。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人们纷纷前来欣赏和品尝这种具有“高原特征”的苹果,苹果很快销售一空。
任何问题都隐含着创造的可能。问题的产生是成功的发端和动力。问题的产生总是为某些人创造机会。要积极转换思路,努力促成转机。
------------
先给大家分发报纸
------------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布莱克和比尔——在卖同一份报纸,两人是竞争对手。
比尔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布莱克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到那里,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布莱克的报纸卖得越来越多;比尔能卖出去的却逐渐减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布莱克的解释非常有趣:
“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了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要击败竞争对手,都要充分开动脑筋,打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独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