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3月12日

(2013-03-12 10:43:21)
一代诸侯的浮与沉
撰文/陈刚 刘斌   供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剧照供图/金涛
2013年03月12日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登基后的第三年。经过文帝一朝的励精图治,汉王朝已经逐渐显现出大国气象。作为这个崛起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汉景帝刘启却始终有一块心病不能释怀——盘踞四方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不少诸侯王公然数不奉法,骄奢无度,愈发使中央的集权流于形式。早在景帝还是太子之时,他便对此心存芥蒂,早有削蕃之心。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要忍受这种寝食难安的煎熬,开始了一系列削弱同姓诸侯王权力的举措。

在帝国的东南一隅,与景帝刘启有着杀子之仇的吴王刘濞,早已暗生谋反之心。此次削藩的举动,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于是,六国诸侯王的五十万兵马迅速在刘濞的号召下集结起来,直逼长安城。这就是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七国之乱”。

叛军来势之迅速,声势之浩大,远远超出了景帝的预料。慌乱之中,他不惜腰斩晁错作为换取退兵的条件,孰料等待他的却是刘濞自立为帝的消息。危难之际,景帝与程姬的第三个儿子,年仅十五岁的汝南王刘非主动请缨愿领兵平叛。这位年纪尚轻的皇子,在他的诸位兄弟中并不算出众,此前也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倒是素来以“好气力”声名在外。或许在一场皇室宗亲挑起的兵变中,只有骨肉相连的儿子才值得信任。几日后,刘非终于等来了一方将印。

自古英雄出少年,刘非没有辜负景帝的信任。汉景帝再次见到刘非时,叛军已经被平退。这位之前并不起眼的皇子从此获得了父亲的青睐,第二年便被晋封为江都王,而他的封地就是吴国故地。从此,刘非远离京城,也成了一方诸侯王。

也许是出于某种遗传基因的影响,亦或者是宿命使然,刘家皇室的男子大多英年早逝,刘非的父亲与祖父都在四十多岁便撒手人寰。少年时期体格强健的他也没能例外,在即位后的第二十七年便溘然长逝了。江都国举国为丧,为刘非举办了奢华的葬礼。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奇珍异玩、绝无仅有的玻璃编磬、镶嵌珠宝的豪华马车,都陪着这位少年成名的江都王长埋于地下。刘非一生的功过是非,随着墓门的缓缓关闭而最终画上了句号。

 富可敌国,王陵比县城还大

201211月,当我站在江都王刘非的陵园内时,距眼前这扇墓门的重新开启已过去了三年,而这里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大云山汉墓。站在我身边的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就是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

尽管之前,对这个江苏省建国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已有所猜想,但只有切身处地地站在这个两千余年前营造的陵寝之中,才能理解李则斌所说的“这虽说是一处陵园,但是营造时花费的心思和气力却更像是在建一座城。”

2013年03月12日
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