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见天日的明代石窗

(2011-10-17 10:23:19)
标签:

石窗

白衣庵

文物

考古

雍和宫

国子监

火神庙

文化

分类: 杂志经典内容

撰文/任平生

重见天日的明代石窗
重见天日的明代白衣庵石雕花窗,被周围尚未挖开的平整墙面包围其中,更显得凹凸有致,立体感很强。

 

    一天之内,一则“水泥墙中出现老砖墙”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上万次——它为什么引起了人们如此的关注?
    果然是很有神秘色彩的一件事。原来,工人们在修缮一处老院落的外墙时,挖开表面的覆盖层,下面居然现出了精美的石雕花纹,仔细清理之后,一扇造型古朴的石雕花窗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听闻消息后,为了一探究竟,我直扑发现石窗的地方。这里是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发现石窗的院落是方家胡同41号院。方家胡同历史悠久,据明人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方家胡同在明朝时属崇教坊。据说万历年间有一位叫方逢时的尚书曾在此巷居住,于是后人便称此巷为“方家胡同”。清朝时,方家胡同所在的安定门内地区是满洲镶黄旗驻地,但该胡同仍沿用此名。只是文革中一度被改称“红日北路七条”,文革后又恢复了旧称。
    事实上,方家胡同紧邻雍和宫和国子监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不寻常。如今,方家胡同是东城区很有名气的一条文化胡同,我不止一次来过这里。41号院是个大杂院,里面住了好几十户人家。我在院里寻了一个遍,也没有看到任何石窗,回到街面上一问,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石窗就在临街的这面墙上!
    此时外墙前已经被护板挡上,透过缝隙可见墙上也被遮盖,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因为有心注意外墙,所以就看到在屋顶正中下方,有一方小小的石刻凸雕,其上横向书写着“古刹白衣庵”五个字。看起来,这块石刻之下应该是当初的庵门所在,只是如今早已封闭。
    这间屋子现在是东城区房地中心的一处办公室,负责人赵先生为我讲述了白衣庵的故事。原来,41号院原本是一座兴建于明代的尼姑庵,名为“古刹白衣庵”——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这丝毫也不神秘,大家都知道。院里一位86岁的老太太还告诉我,庵里最后一位尼姑活到了90多岁,上世纪90年代才在这个院里去世。
    赵先生说,“古刹白衣庵”这几个字,其实一直在外墙上,没有被完全覆盖,只是薄薄地涂了一层灰。以前是因为没有人特意注意过它,如果存心要看是能看到的。那外墙是白衣庵的山门,原本两侧都有精美的石窗,后来左侧的被打掉改成了玻璃窗户,右侧的据说在文革中被用泥灰掩盖。赵先生知道那个地方有窗户,只是他也从未见过其真容。
    搬掉木板,揭开编织布,这扇古朴精美的石雕花窗终于呈现在我眼前。被周围尚未挖开的平整墙面包围在中间的它,更显得凹凸有致,立体感很强,透出久远而神秘的气息,令人唏嘘之余,不禁浮想联翩。赵先生说,据当年院里90多岁的老人回忆,之所以叫白衣庵,是因为传说许仙上京赶考,在这里躲过雨,由此一来就和白娘子产生了关系。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这座古刹白衣庵确是历史悠久。它始建于明代,门面不大但院落不小。它坐北朝南,原有前殿三间,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后院还有殿堂三间。
    赵先生带我进入如今的41号大杂院,在他的指点下,那些不起眼的屋顶、砖石,都依稀可见几百年来的痕迹,整个院落的建筑主体和规制也清晰地浮现出来。有意思的是,院里有一颗柏树,这在北京的民居中可不多见。赵先生说,因为民居里一般都是海棠、石榴等植物,只有在宫殿和庙宇里才种柏树,比如天坛、地坛都种的是柏树。所以即便什么也不说,光是看到这棵柏树,就足以证明41号院的前身可不是寻常的百姓大杂院。

重见天日的明代石窗
在一街之隔的火神庙山门,也有几乎同样的石窗。当我用闪光灯照亮火神庙石窗,却突然感觉,与之相比,也许因为是尼姑庵的缘故,白衣庵石窗上的雕花更透出女性特有的典雅和秀丽。

    我们的话题自然又回到了那扇石雕花窗。赵先生说,发现石窗其实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也并没有多少神秘的东西,只是时代在变,人们对文物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新浪微博上的万人转发,也是因为如今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便捷。在微博上,许多人猜测这扇石窗的由来和它被掩盖的原因。事实上,文革中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将石窗掩盖,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毕竟结果是好的,它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今天我们还有幸能看到它。
    就在紧邻的国子监街上的火神庙遗址,其山门上也有两扇石雕花窗,和白衣庵的这扇石窗很相似。在人来人往的街面上,它们不知已临街而立了多少年,但却未有声名——仅仅是因为不神秘,就让人们熟视无睹了?

(选自《中华遗产》2011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