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邦维

图为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古属洛州)“周公测景台”
洛阳古称“洛州”。传说洛阳城最初由周公所营建,周公曾经在洛阳附近测日影,以确定方位,地点在今天登封的观星台。至晚从唐代初年开始,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夏至之时,在洛阳,日表之下没有光影,这就是所谓的“洛州无影”。洛阳在北回归线以北,夏至之时真的能够出现太阳直射、没有光影的情况吗?
2004年6月21日,是农历的夏至,我与河南省文物局的两位先生,专程到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的古观星台,实地观察“无影”的情形。天公作美,是日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正是观察“无影”的极好机会。虽然地面温度高达37度,但丝毫没有降低我们的兴致。观星台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讲,夏至有这样的好天气,过去4年,从没有过。近几年,一直有人,包括电视台,打算来此地观察或拍摄“无影”,但都未成功。我们因此是很有运气的了。
我们的观察,从北京时间的11点半开始,一直到13点15分结束。现在的测景台,台为覆斗形。与地平面相对,台的四个立面并不垂直,而是呈现为不大的斜面。台顶立有石表。台附近有树,树身颇高。树阴不时可以遮挡住石台前后的阳光,但石台和石表的大部分,仍然在阳光照射之下,各个方向的日影都很清楚。
我们原来以为,“无影”应该出现在北京时间的12点整。等至12点整,情况并非如此。在石台正北的地面上,有石台的日影,也有石表的日影,日影稍微偏西。这时我们才突然想到,从“天文时”的角度讲,北京时间的正午,未必就是当地的正午。当地时显然比北京标准时要晚。于是我们继续等候。日影逐渐缩小,到13点零8分,不仅在石台正北的地面上见不到石表的日影,石台自身的日影也完全消失,其他三方的地面上也是如此。石台旁边的树阴,此时也全部退开。以当地的天文位置为准,应该说此时就是太阳运行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就是夏至点。
这时仔细观察,阳光虽不是绝对垂直地射下,但射下的角度,刚好与石台正北立面的倾斜度相同,因此石台的日影被掩藏了起来。不仅如此,石台上石表的日影,这时也收缩至最短,长度刚好到石台北面上沿,与上沿齐平,因此原来映射在地面上石表的日影也完全消失了……
“无影台”为什么称作“无影”,此时终于得到验证。其中的道理,说简单也简单,但说它是一种奇思妙想,也毫不过分。测景台北面镌刻的联句:“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描写的正是这种情形。
“无影”持续时间很短,前后仅一两分钟。到13点10分,日影重新出现,不过这时转至石台正东的地面上。石台和石表,都是如此。
以我直截了当的想法——我相信一般人也会这样理解——这里讲的“无影”,就是指在这样一种场合下,地上太阳光影完全消失的情形。如果没有“周公测景台”特殊的设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节选自《中华遗产》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