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历史”背后的恐怖

(2009-12-14 14:14:56)
标签:

终极三国

百家讲坛

输理华夏文明

叩击历史星空

文化

“还原历史”背后的恐怖

撰文/张小摩

一部名为《终极三国》的台湾恶搞剧正在风行,情节极为夸张:关羽和张飞是高中生,因为太爱行侠仗义,已经被二十四所学校退学。而落魄贵族姓刘名备字玄德,因为缴不起学费,也常常换学校。张飞财大气粗地说:可帮大家付学费。刘备说:只要钱谈好了,什么都可以解决,建议三人结拜为兄弟,以刘备的贵族身份入读东汉书院……

巧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导演高希希的新版《三国》前段时间也刚拍摄完成。有好事的记者去问高希希,你对恶搞版的《终极三国》怎么看啊?高希希老实回答说,“我没听说过”,但随即话锋一转,“恶搞的电视剧就是哗众取宠”。

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似乎永远存在这样一个吊诡现象:当恶搞版遇到正剧版,一般都是恭恭敬敬;反过来,当正剧版遇到恶搞版,态度却多是不屑一顾:切,这是什么玩意!

恶搞历史,为何总显得“低人一等”?

“还原历史”,几乎是每一部历史正剧导演的口头禅。高希希在谈到新版《三国》时候就曾经说,“我力争更好的还原历史,尤其是在老版《三国演义》中相对笔墨欠缺的东吴的部分。”再早一点,前些年收视率火爆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导演胡玫也公然声称,他们的创作就是要确定“正剧风格,全方位地把握其历史真实性”,以“挖出历史的真实面目”。

把历史“绑架”到自己这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干的事情。每次看到此类“还原历史”的言论,我的脊梁骨就出一阵冷汗——你能挖出历史?还历史“真实面目”?

先让我们来看看新版《三国》拍摄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厦门大学中 文系教授易中天曾经向剧组建议,新版《三国》剧本应该以东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为基础,而不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理由很简单,前者才是史书,后者仅仅是通俗小说。但高希希断然拒绝,原因是《三国志》故事性差,人物性格不丰富云云。他甚至还称,要在其中渲染一下吕布与貂蝉的爱情。

以小说为蓝本没错,着墨于好汉与美女的爱情也无所谓,毕竟是一部要在荧屏上拼收视率的电视剧嘛!但如果这样做了,还声称要“还原历史”,就有点大言不惭了。

还有更严重的。学者陈玉通指出,曾引领历史正剧风气之先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实是依据雍正自编大著《大义觉迷录》为基础来组织剧情内容的。学术界也有人早就指出,《大义觉迷录》满纸谎言,根本不足为据,即使“清实录”中的《世宗实录》、《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以及《雍正朱批谕旨》之类东西,亦无一不经雍正本人审定,稍触及忌讳的原始史料即被抽出销毁,保存下来的则被改得面日皆非。

为此,你还敢相信这些所谓的“历史正剧”吗?

说到这里,不禁要提一下《百家讲坛》。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讲坛类节目,《百家讲坛》最早从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开始走红,“正说”系列力图以史家的严谨态度向荒诞不经的野史开战,可谓功莫大焉。到了易中天,也想通过以《三国志》为主线,以通俗方式向大众重述历史故事。

但目前的《百家讲坛》已经走向迷失。“通俗”如一种急速生长的病菌,从一种表达手段侵占到讲述的历史内容。近期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教师”的袁腾飞,就以小说入史,其作品《两宋风云》被观众揭发,很多细节情景都出自一本名为《柔福帝姬》的小说。小说作者说,那几个巧合的历史片段都是杜撰,不可能在任何历史史料中找到。对此,袁腾飞回应称,“纯属巧合”——但明眼人都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百家讲坛》的目标是做最好玩的野史,那人们不会苛求;如果袁腾飞说“我讲的纯属杜撰与历史无关”,那大家也会佩服他的勇气。但袁腾飞的回答再次语惊四座:“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

这话出自历史教师不该,出自既是历史教师又被当作学者的更不该,因为他们忘了,坐在台下的,或者是电视机前聆听的人,大多是无法分辨哪些属于虚构,哪些又是真实的。

“正说派”的态度说完了,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戏说派、恶搞派的态度。

曾主演《宰相刘罗锅》(1996)、《康熙微服私访记》(2000)、《铁齿铜牙纪晓岚》(2001)等诸多古装剧的张国立认为,他们拍的是“新派古装戏”。所谓“新派古装戏”就是它不标榜自己是历史剧,不标榜自己在写历史,“古装剧是我们穿上历史的服装,借用一个历史中的事件和历史中的一个真实人物来讲述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关心的话题和故事。”

戏说派这样说,而对恶搞派来说,最集中的攻击莫过于“对历史与传统的不尊重”,以及“对历史教育的恶劣影响”之类。在《终极三国》中扮演刘备的“修”认为,《终极三国》不会误导孩子:“恶搞嘛,不要太严肃去看待它,欣赏它的轻松趣味就好了。”

至少,戏说派与恶搞派不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他们坦白,自己对历史采取的是颠覆、解构的态度。

举例来说,有人会把《还珠格格》当历史看吗?《终极三国》里,刘备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说:“我身上最贵的,就是贵族的血液,可惜血型是O型,卖起来太便宜。”这样的后现代语言让观众笑掉了下巴,但绝不会有人会真的认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刘备。但正剧不一样。诸多历史正剧都以“真实再现历史”自诩,对缺乏专业历史知识的普通观众而言,这也许就会成为他们的“历史观”!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正说与戏说齐飞、严肃共恶搞一色的的混搭时代。从周星驰无厘头的《大话西游》为标志,到稀释历史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迅速走红,再到以穿越文学为中坚的网络文学之崛起,无不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书写历史的不再是秉笔直书的太史公,而是每一位草根,只要你有这表达的欲望,你有能力打破之前的垄断。

有人为这个时代欢呼,有人为这种境况担忧。米兰·昆德拉警告说:“改写好像是时代精神,‘会有一天已经过去的全部文化被完全重写,它将在它的改写本后面被遗忘。’”

是的,我们可以用看故事的轻松心态来欣赏《大话西游》、《终极三国》,却会以读历史的态度来看《百家讲坛》、《雍正王朝》。故事本就是杜撰,我们付之一笑;但如果所谓“还原历史”充满了篡改或虚构的史实,许多的观众无疑将成为这段被歪曲历史的记忆者,甚至以此种形式延续着这个民族的记忆。你说,这还不够恐怖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