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2008-11-11 10:35:49)
标签:

中华遗产

解密历史

揭开真相

让过去点亮未来

让历史影响今天

旅游

   京西古道以北京城为起点向西、向西北,踏过平原,穿越山峰和沟谷,进入山区腹地并放射至各方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历史上,这是一条通往皇宫的路。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变迁,数不清的掌故传说散落或留存在古道的两侧,周边的村落更是分布密集,仿佛是清水河穿起来的一串古老珍珠项链,也是岁月特意遗留给我们的特殊财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词之翘楚,而这首元曲小令中的古道指的就是“京西古道”。在走京西古道前,我就为马致远的这首诗词感动着。在我的想象里,古道就是蜿蜒在废弃村落里的一条小路,有荒草疯长着,安静而落寞。在这样的想象里我们一行50多人开始出发了……从门头沟韭园牌坊到陇驾庄,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考察了这段长达近十公里的古道。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路上遇到一位摘柿子的大姐,把好不容易摘到的柿子热情地递给我们,一口气吃了二十多个。甜啊!从口里到心里。)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子曰:有柿子吃,有柿子拍,不亦乐乎?)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我来自南方,刚见到这个元代遗留下碉楼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烤烟房呢,真是晕菜了,也不想想北京还有烤烟可以种?)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碑上所刻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介绍文字(生卒年写法不对,还出现多处错别字),真的替游客们担心啊,好不容易来此一游,还遭这么大的视觉污染。)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和刚修葺一新的马致远故居相比,只有院子里的这对石灯、磨还能让人依稀看出这里曾经的沧桑和古老)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尚未完工的马致远抚琴塑像。)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这是否就是马致远诗中那匹大名鼎鼎的“瘦马”呢?)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古道人家)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古道上的村民吃的大白菜应该是全天然、无污染产品了,瞧,这白菜长的足足有半人高。)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古道西风宠狗,断肠人在哪里呢?)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据说当地政府计划投入百万元在马致远老先生上做旅游文章,沿途都能看到这样的施工现场,只是觉得画面中的建筑和周边环境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牛角岭合影)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京西第一要隘——峰口庵关城西南一段古道,是在山岩上凿出来的,长约13米,宽1至1.5米,略带坡度的石路面上,密布着百余个大小不一的蹄窝,有圆形,及椭圆形大者深逾半尺,口阔六七寸。从一头望去,路面如同蛟龙一般,近年来不时有人爬上“路凡十八折”的峰口庵,有人疑为人工雕琢而成。我觉得那是牲口踩出来的。在古道上经常能见到蹄窝,只不过不如峰口庵这段密集而已。清代李虹若在《竹枝词·车马畜类多》中描述道:“来往奔驰车辆多,不分昼夜若穿梭;马骒运物终朝有,山内搬煤用骆驼”。)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昔日熙熙攘攘的古道而今变得宁静清幽很多,完全得益于铁路时代的崛起。)

探访马致远故居图片纪实(部分)

(迷失在桃花谷仙人洞。)

 

(文、图/王军,图片剪辑/东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