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遗产》4月刊精彩内容

(2008-04-03 10:17:48)
标签:

中华遗产

让过去点亮未来

让历史告诉现在

文化

     《中华遗产》4月刊精彩内容

 

特别策划:

中国古地图 飘逝的传统
通常来说,中国清代以前绘制的地图被称为“古地图”,普遍采用和中国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形象画法;多方位透视和主观示意者众;特别讲求与大量文字注记相配合……为何中国古典地图与现代地图差异如此之大,曾以科学之名被全面放弃的中国古典地图绘制方法,对现今这个“地图数字化”的新变革时代,能否产生一些崭新的启示?本文是一篇对中国古地图的价值进行历史和文化双重思考的文章。

 

古地图:不可错过的故事
从禹铸九鼎开始,上古先民就对广域地理表示出巨大的热情。从此,地图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忠实地记录着先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相关的传说故事就埋在史家的简册和时间的尘埃中,等待后人去开掘、发现——古地图中溢满了古人们的思想方式、观察视角,也包括工艺技巧、艺术表达等诸多信息,我们怎能错过它?

 

古地图:穿越科技的辉煌
 在人们印象里,中国古代地图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强的示意图居多,不具备精确反应地理地貌的科技手段。其实,我们的古代先辈非常善于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对理论、技术与创新同样如饥似渴,中国古地图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科技史的发展,曾经创造出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古地图:拍卖 收藏 历史无价
    同样是民初的《中国全图》,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5万英镑的高价成交。而在中国北京却遭遇到了尴尬流拍,在玉器古玩动辄拍出天价的今天,为什么国内古地图交易却如此萎靡,古地图收藏的春天又究竟何时才会到来?

 

大连,有轨电车摇过的百年  
 从1909年有轨电车驶上大连这座城市的道路以来,它一直被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被保留下来,直到今天。那摇摆的“咣当”声从遥远的1909缓缓而来,划过百年的沧桑轨迹,它的节奏依然保持不变的沉缓,那古朴悠然的身姿背后,是一段延伸开来的关于大连的城市往事……
  撰文/王春燕   摄影/汤亚辉等

 

北大图书馆:存史之藏
馆藏逾5百万册并与年俱增的藏书规模、近百台工作站以及大型塔式光盘驱动器和光盘库、网络数据库……将北大图书馆塑造成信息时代亚洲高校第一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座学知殿堂并不引人瞩目的一角,竞藏有量居全国图书馆第三的古籍善本书籍,许多甚至可称是国家历史的宝藏。
     撰文/ 洪峰  摄影/王凯


女真跨越三千年的兴亡悲欢
    女真这个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民族,在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诸多奇迹。其在历史上建立的几个王朝曾一度刷新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纪录,成就了东北大地几个世纪的辉煌。女真人和他们的后裔在神奇而瑰丽的东北大地上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歌。  
   撰文/祝勇  摄影/祝天华

 

 白定村的藏区春耕节
    藏语称为“吉蒙德钦”的春耕节,是藏历年之后的农区第一个重要节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围绕着农作物的耕种与收割自然会受到藏民极度的重视,毕竟丰收是他们一年的希望与依靠。所以藏区的春耕仪式非常神圣。既轻松自由又异常敬重而认真。

 

 石渠:大地的经石板  
 四川省石渠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高原牧区的深处,藏匿着两处罕见的世界奇观:世界上最长的巴格嘛呢石经墙与藏区历史最为悠久的松格嘛呢石经坛城。那每天都在增高的石经墙与每日都在扩大的石经坛城,承载着藏族人对生命的感悟和永不褪色的信仰。

秘档   大清帝国外交照会别有玄机

卷首
声音
13幕后
纪实
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